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ID:31408220

大小:44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_第1页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_第2页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_第3页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_第4页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高考各省市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如“番腾妆束闹苏堤”有爱春之情;“留春春怎知”“凌波寸不移”含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表达叹春归去之情。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4分)[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诗句所运用的技巧,如“香红渐渐稀”是面,而“花褪雨”

3、“絮沾泥”则是点,也是细节描写,由此归纳出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等要点。此外还可从诗句中分析出“以景起情”或“景中寓情”的表达方式。二、[2014·北京卷]“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D.皓魄当空宝镜开,云间仙籁寂无声。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4、。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7.①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②A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的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

5、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一手法。③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涉及名著的具体内容,比过去的死记硬背多了一点推断与趣味。题中诗句是《红楼梦》第76回中黛玉与湘云联诗时黛玉之语,湘云出句为“寒塘渡鹤影”,黛玉对曰“冷月葬花魂”。而且从题干中“多病西施”“人生的写照”等词语也可将答案确定为林黛玉,因为黛玉体弱多病。在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描写。三、[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 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

6、竹,头戴小乌巾。【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0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

7、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4.①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

8、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诗中花正好,藤梢新,是典型的春景;“白发好禁春”是诗人要享受这春意,没有“春去”,更无“夏来”,故C项错误。②B E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B项是说当年的燕子也寻不到它的旧巢,因为这里苔深草盛,繁华不再。E项“韦曲”“杜陵”都是唐代长安城郊的游览胜地,而今“文物尽”,且很多“可儿坟”映入眼帘,没有热闹,尽显荒凉,正是“兴亡之感”。A、D项都在赞春景之美;C项在借杜诗说终南隐居之事,也没有“兴亡之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