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5206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初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范读;广泛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7―0047―01 朗读,是感受语言音韵之美的八音盒;朗读,是拨动丰富情感的琴弦;朗读,是打开想象之门的钥匙;朗读,是走进语文知识殿堂的敲门砖。朗读,可以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众所周
2、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朗读。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朗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 1.朗读是培养阅读能力、运用语文知识的前提。综观历史,从最初的学堂到现在的学校,语文教学无一不贯穿着一个“读”字。生活中,那些文人雅士只要聚在一起,总会浅吟低唱、抑扬顿挫地歌咏一番;影视中,那些胸怀大志、指点江山的伟人志士,触景生情也会忍不住高声吟诵、抒发心声。其实,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展示语言素养、表达内心感情的一种重要形式。 2.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
3、产生感悟体验的前提。古人曰:“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朗读,认为课堂就是让学生认生字、划词语、理解课文、总结中心,长此以往致使学生的朗读得不到训练。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朗读水平,读起来就缺乏语感,缺乏感悟,读不懂,说不来,写不出,犹如无渊之水、无本之木。 3.朗读是积累信息知识、促使厚积薄发的前提。朗读不仅是学生收集信息、积累信息的一种渠道,还是把所得信息融入自己思想意识的过程。古人早就总结出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4、只有多读,才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多读,才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只有多读,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读熟了、读透了,才会有感而发。 二、注重范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 笔者曾在兰州市听过来自北京、上海的几位名师讲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注意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几位老师引入新课的方式很新颖,都会重视范读、领读3和朗读训练。如,这些教师在教学时都注重先范读再领读,然后让学生去感受,特别是从节奏、语气、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等方面进行指导。实践证明,范读的教学效果比让学生盲目朗读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个别教师的范读能力较弱,可以找课件代替,然后反复领读。只有正
5、确的朗读,才会有正确的领会;只有正确的领会,才会有更好的朗读。读得好,听起来悦耳动听,是一种享受;听得好,理解就少走些弯路,体会和理解就深刻一些。人们常说,模仿是学习的开始,而榜样则是无穷的力量。精美的朗读,不仅是一种榜样,还是吸引模仿的力量,学生在学习模仿自己榜样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创造力和速度往往是惊人的,教师绝不能忽视。 三、广泛阅读是培养朗读能力的途径 语文教材是一部丰富的思想教材,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在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教材编入了一些古诗词,但这只是古诗词中极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
6、典诗词,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汲取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优秀的文化思想,感受古诗词的音韵节奏之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技能的提高、朗读成果的巩固,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阅读还在课外。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在班上进行一分钟演讲、名著选读、讲故事比赛等,都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朗读技能。《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无一不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数千年中国诗歌文化的精华浓缩,对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极为有益,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还有我国的传统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
7、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文章,可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读是说的前提,读是写的前提,读是理解的前提,读是欣赏的前提。所以,教师应引领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知识的殿堂自由翱翔。 编辑:马德佳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