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338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摘要:本文主要从各类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从新的教学大纲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高职院校几乎都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创新,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虽然教学有方法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可贵之处在教学得法。至于如何得法,每个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发现适合本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学校师资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 1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模式4 相比其它本科院校
2、或者专科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院校自身具有特殊性。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高职院校的办校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为生产行业以及服务行业培养一线岗位的技术人才和应用性人才,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管是知识获取和积累还是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些都与其它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的价值取向不同。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软硬件与城市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不管是理论基础、知识见闻还是眼界、观念等各方面都与其它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生源的自身限制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
3、学习、自主探究与研究发现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第三,从学生入学时的录取成绩来看,学生选择高职院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课基础弱、高考成绩低,无法考取其它本科院校,所以选择了高职,他们上高职的基本目标就是学一门专业的实用的技能。由于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技能没有直接联系,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特殊性以及生源成份的复杂性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务必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各方面具有多样性以及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学生的,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师资配备,建议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采
4、取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考核为保障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节,有机整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考核为保障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想理论课缺乏兴趣、缺乏求知欲、缺乏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果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做法或者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方法,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尝试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进行章节串讲、重点重讲、难点多讲以及专题演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1],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当主角,引导学生自己探讨、研究,将探讨研究
5、成果通过演讲、辩论、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呈现。通过以上所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实践,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与热情,争取取得比较高效的教学效率。4 第二,有机整合现有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所学学内容的重要性以及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问答法、参与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演示法、研究式教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第三、在当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要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通信技术,比如:以互联网媒介,以校园网站以
6、及学生手机电脑为平台,以摄像资料以及音频影像资料为辅助手段,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通过这些聊天软件来完成师生的课后沟通以及辅导答疑。 2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以及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而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上学的最初目的就是学一门专业的实用的技术,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满意的、高报酬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目与学生学习的目标上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偏见、厌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在授课前
7、的备课中要认真研究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抓住学生的硬能力与软能力之间的关联点,充分挖掘学生理想的职业对道德素养、政治素养以及法律素质的需求,引导学生意识到理想就业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重要内在联系。4 第一,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要落实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并有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和学习能力来整合或者取舍教学内容。 第二,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要提倡创造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