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2690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规律与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规律与备考策略 【摘要】在高考备考中,师生需要什么策略,又如何进行?本文对此给出了答案:全面认识和研究近年高考真题,通过对试题的研究,分析试题命制的特点,找到高考备考的对接点,从而提高备考的效率。 【关键词】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规律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42-02 在高中新课标改革中,国家强调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高中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不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接受式教育。在新
2、高考模式下,历史教师普遍存在这样的疑问,之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与高考复习策略是否有效?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当前高中教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对高考真题的反思教学不仅应该成为了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也应当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常态化的重要手段。在高考复习教学中,除了要研读历史高考真题,还须对每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必要探究,正确分析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复习教学既有一定的高效性,又能与高考的现实需要相结合。惟如此,高三阶段的历史备考工作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研
3、究最近一时期历史高考真题的规律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研题求“真”寻规律,明确备考方向7 要搞好高考复习,须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地备考。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从这一步出发,高考历史备考也才会逐渐地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下面,以2015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以下简称“2015年Ⅱ卷”)的历史真题为例,探究高考备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题研究: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首先,明确高考此类题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与备考中的效率。那么,2015年Ⅱ卷的历史选择题,有什么特点呢? 25.汉宣
4、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从上述试题及整套Ⅱ卷所有选择题的阅读量来看,与以往试题有所不同的是,题干都较为短而精,这就是2015年Ⅱ卷历史选择题的特点之一。在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中,题干材料始终是“新材料”,而且是精短易懂。如果材料晦涩难懂、冗长,那么考生就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理解材料所设置的“新情境”,
5、这又怎能迅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如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7那又怎能实现学生历史各种能力的养成呢?因此,考题呈现出的这一变化趋势,正是为了给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实现以相应的历史学科能力来解决相应的问题。除了阅读量有所下降外,再仔细看看2015年Ⅱ卷的12道选择题题面,与以往相比,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所变化,它基本上都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本式”的表述方式,从而使学生不至于一看到历史试题就心里发慌而没底。这一语言表述方式的转变,即试题更接学生地气,这也成为这套试题的又一特色。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多
6、读两遍,就能找出,选项A项是正确答案。 通过对此套试题选择题部分阅读量及用语方式的分析,可以大胆地预测,今后的全国Ⅱ卷的选择题,必然是“短而精+通俗化”。因此,在今后的新课标历史教学和备考的过程中,一是课堂语言“既要专业化又要通俗化”,而不是晦涩难懂。二是命制测试题时,要以这套试题的语言表达方式,用词形式作为参照,用简短明了、通俗易懂的材料入题。通过这样的训练与测试,就更能起到“仿真”效果,使学生在平时的高考备考中有如身临其境,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回避热点,则是2015年Ⅱ卷历史试题的又一特色。2015年是世界反
7、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以抗日战争入题,直面历史。所以在这套试题里面,热点问题不少,但又不是直接考查热点。比如第30题就间接考查30年代的中日关系。通过考查大国关系来反映国际关系内容的,并不限此题,象第31题考查中俄关系,第32题考查中英关系,第33题考查英美法德关系,第35题考查美俄关系。此类试题的命制与考查,更多展现的是对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重新思考。7 此外,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仍不失是一个考查的方向,如34题,这一题,表面上是考查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粮食问题,实际上对应的是对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反思,要
8、避免苏联改革的老路。类似的,还有第28题、第29题,则是对当前国家形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情形下的思想转变与改革的进步。 通过上一试题特点的分析,可以明确知道,不管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备考复习过程,都不应完全脱离社会现实问题,而应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时代发展脉搏的最强声。 (二)主观题研究:突破大题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