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163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学校课程资源库建设方法及作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课程资源库建设方法及作用探究 摘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建设数字化资源的实践中,培养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从而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有一定价值的学科资源库共享,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课程资源库;建设;作用 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深远影响,导致了新的教育技术革命。互联网和教育正在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只有开创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国家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场革命,已经逐
2、步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它要求教育必须充分采用信息技术的成果,改变教学模式和手段。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利于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学校办公、管理、教学的现代化。4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多层次、动态性、学科交叉的特点,而学校领导又缺乏信息化领导力。目前,基础教育中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受过良好的信息化建设专业训练,所以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承担
3、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支持作用。 每学期,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至少交一篇与信息技术整合相关的论文和一个课件。由于有任务,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校园网提供的最新资讯,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及各地教育教学情况,写出的论文观点新颖、论证详实。课件要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需不断反馈、不断修正,最终才能日趋完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而不是哗众取宠,好看而不好用。现在,教师们的论文和自制的课件已成为学校自建资源库的特色,不仅充实了学科教育教研论文库和CAI课件库,也提高了教师的学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各种资源,最终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有一定价值的学科资源库为大家
4、共享。 一线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对于教学资源的取舍、资源库内容的建设最有说服力。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才能成为资源库的应用者,才能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评价,防止资源库成为摆设品。为此,我校在建库伊始,就明确规定,凡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都必须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现有95%通过是市教育组织信息技术中级考试。90%参加了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80%教师通过了国家级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让掌握了信息技术的老师参与到资源库建设中来,使资源库的建设更加贴切新课程、新标准、新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小组老师负责制作课件及整理资源入库,其他各科任老师负责脚本的编写、较对及相关学科资源的收集、挑选
5、。分工协作,群策群力,比起个人单枪匹马制作课件来得快,收集的信息资源的实用性、适用性大大增强,从而为整个资源库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另外,有了集体的4讨论,成员间互学互助,信息技术水平进步很快,对资源库的建设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从而带动其他老师的参与,形成整个校园信息技术的研究氛围。 培养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由于当时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校组织各学科教研组中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兴趣的老师共同组成校电子备课小组,成为资源库建设和CAI课件制作的先头部队。他们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级培训,从会操作到会设计、会制作,最后到突破创新,他们逐步成为校园信息化建
6、设的中坚力量 在建设数字化资源的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如: 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与以往的学习环境和模式相比,数字化环境下的创新,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凭借较高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工具来实现。如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在数字化学习环境得到更全面深入地培养,还需要我们去思考。 2.数字化环境下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可能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比如,学生在数字化音乐实验室里,可以用电脑谱写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这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
7、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去实践。 3.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进 数字化学校环境,对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4“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里,在“研究性学习”进程中,数字技术已经给我们的校园和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气象,找到更多更适合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学和学习的模式,还需要我们去探索。 面对信息时代,我们还需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的教育规律,建立全新的面向信息时代的教育新体系。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还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