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ID:31399399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_第1页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_第2页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_第3页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_第4页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作为中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文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纵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传授,学生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传统模式依然占据言语交流的首席位子。教师没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动性,学生也没有主动的问题意识。文言文课堂教学可谓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改

2、变此种现状呢?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会如何问,会问才能学得更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如是说“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从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之重要性。本文试图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评价因素,以此追本溯源,认清问题。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进而期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  一、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  “问题

3、意识”9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所意识到的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为何会缺失这种可贵的问题意识呢?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教师因素  1.教学观念滞后  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局限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和管理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虽然新课改实施已有多年了,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依然顽固不化。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

4、教师自身观念落后,缺乏问题意识,又怎么能去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化,拿到一篇文言文,通常的教学过程是:先“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进行串讲,完成文意的疏通,然后大致介绍一下作者经历与写作背景。教师的这种单方面灌输知识,没有达到引导效果,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思维训练,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此期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一点一点被磨灭了。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更无从谈起了。  3.专业素质不高  9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能够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

5、能力等内容。面对文言文教学中层出不穷的难题,很多教师表示自己业务知识储备不充足,教学专业技能不高超,面对学生的困惑与疑虑,往往无法给予及时的引导与解答。然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涉取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唯有此,教师在才能在教学中思维灵活、角度多变、技法丰富,才能真正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学生因素  1.学习观念落后  学生大多受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就是权威的代名词,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书本上的知识总是正确无误的。他们对教师和书本十分的依赖,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意识与思辨性。他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只要

6、依照教师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就可以理解知识,牢固掌握所学内容。此种落后的学习观念,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2.学习兴趣缺乏  兴趣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勤于思考,主动质疑,积极发问。但是,在对学生的交流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晦涩难懂,学习难度大,这就造成部分学生遇难而退。此外,学生自身对文言文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简单的以为文言文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不会产生任何有益的影响,无实际作用。  3.知识储备不足  9问题意识的产生源于已有知识与新知识间的矛盾冲突,没

7、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很难理解新知识。知识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可是,调查了解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我们发现他们对古汉语知识知之甚少,对古代文人及其经历也是一脸茫然状。这种知识体系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缺乏思维活动,提不出有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最后索性放弃发问。  (三)评价因素  1.评价方式单调  目前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评价方式主要还是终结性评价,即进行纸笔测试。考试题型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以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核心,且通常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开放性试题几乎没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主要取决于考试成绩的好坏。这样单调的评价方式无疑阻碍了思维训练,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