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因需而生

情境创设因需而生

ID:31397619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情境创设因需而生_第1页
情境创设因需而生_第2页
情境创设因需而生_第3页
情境创设因需而生_第4页
情境创设因需而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境创设因需而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情境创设因需而生  赵昆,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获得天津市优秀教师,东丽区名师、学科带头人、教改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东丽区兼职教研员、天津市教研室数学中心组成员。获得天津市第六届“双优课”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市级一、二等奖或发表。教学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崇尚自然,追求生态。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教学情境是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为现实生活需要而生  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

2、曾说:“人类的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本身就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存在并发展的。”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有现实价值、生活需求的情景。  如,我在执教人教版“24时计时法”5一课时,先创设两位同学约好7时去跳绳,由于没说清楚是早7时还是晚7时造成误会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普通计时法的好处,再告诉学生不仅我国有这样的计时法外国也有。在让学生感受到普通计时法有局限性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有必要研究一种全世界人们都能看得懂的计时方法的需求。教师给学生一条重要线索(阿拉伯数字世界各国都应用),为24时计时法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提供一张时刻表(如,普通计时法中

3、午12时,你研究的计时法……),引导学生研究一种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计时法。  学生研究出不同的计时方式,有的用汉语拼音代替中文;有的则用太阳、月亮符号代替中文;有的用0~12和1~12的数字表示;还有的用0~24数字表示。在同伴和教师的评价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和思考,最终研究出了一种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计时法。  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充分理解24时计时法、速度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过程、价值和必要性。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让学生感觉到它们是因为人类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二、为唤起再次注意而生  生理心理

4、学的实验表明,5~6岁的儿童注意力通常可以集中10~15分钟;7~10岁约为15~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通常在30分钟。由此可见,想提高效率,教师可以适时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再次注意”。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采取以下步骤:1.找角。从所给的学具袋中(包括五角星、长方形纸片等)找出角,并按这些物体有角没角分成两类。2.折角。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利用圆形的纸片折出一个角来,用语言描述角是怎样的?53.认角。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让学生在黑板上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4.辨角。给出一组图形,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让学生进行辨认并说出理由。5.画角。教师指导看书画角

5、的步骤,学生独立画角,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的习惯和初步的自学能力。6.做角。学生独立用两根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涣散,所以,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教学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再次注意。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但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还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精心设计能唤起学生“再次注意”的教学环节。  三、为理解概念本质而生  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如果将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无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设计有效情景,使学生体验概念在生活中的产生过程。  如

6、,我执教三年级“速度”(景山版)一课时,由于“速度”是由路程和时间共同作用产生的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创设了三个层次的情景来认识速度。  教学层次一:情境1“老虎跑了400米,狮子跑了300米。”猜谁跑得快,使学生理解只通过路程是比不出快慢的,还要有时间。情境2“小熊跑了5分钟,小牛跑了7分钟。”猜谁跑得快。让学生进行辩论形成共识,要想比出谁快谁慢,既要看路程又要看时间。5  教学层次二:黑猫警长当裁判遇到了难题:小鹿5分钟跑了2400米,小兔2分钟跑了880米,小狗3分钟跑了1350米,它们谁跑得最快呢?学生会求它们1分钟、3分钟、5分钟跑的路程等,通过讨论让学生领悟

7、到求1分钟跑的路程方法最好,数据小,又便于比较。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初步理解为什么人类把物体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路程叫作速度,使学生了解速度产生的意义、价值和必要性。  教学层次三:创设游戏情境深刻体验速度。学生欣赏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估计蜗牛的爬行速度是每分钟多少厘米(蜗牛的爬行速度为每分钟12厘米),告诉学生听歌的时间就是1分钟,让学生拿出直尺做游戏,规则:用两根手指当小蜗牛,先让你的“小蜗牛”在0刻度上,然后放音乐,音乐停的时候,看谁正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