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ID:31396953

大小:11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_第1页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_第2页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_第3页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_第4页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摘要】合,“合”的初文即是“二物相合形”,许慎以小篆字形为依据认为:“合,合口也。从??从口。”(《说文解字》)合口则唇闭,亦是“二物相合形”。“合”是万物昌盛、繁衍不已,不断创新的前提。西周末年太史史伯提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认为新事物的形成是由不同或相反的事物和合而成的。《易传?缘辞?乾》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指万物在宇宙自然中形成一个至高至大的和谐状态,从而又普利万物。对人类社会而言,“和”也是他们存在的本然

2、状态和最佳条件,《礼记》云“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元和四年,对柳宗元来说,西山是人化的自然,是一座饱含作者情感的山,西山即我,我即西山。柳宗元发现和宴游西山,在山与人、人与万物、人与精神的契合的推进中,达到中和的人生境界,完成了心灵的救赎。  【关键词】考场作文;文章开头;切题艺术;点题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4-0056-02  周大璞主编的《古代汉语教学辞典》中说:“凡不拘一格的记叙文章不可归类者,均可称杂记。”清代学者吴曾棋的《文体刍言》

3、云:“杂记者,所以叙见闻所及,或谓之‘杂?I’,或谓之‘杂识’10,其义一也。凡遗闻轶事,下至一名一物之细,靡所不有,而宫室之修造、山水之游历,其篇目为最多。其用与碑刻相似,然碑刻无不入石,记则或不入石。”  杂记的特点有二:一是内容庞杂。《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举凡台阁名胜、山川花木、书画器物、人事杂事,见闻所及无一不可记。二是形式多样,风格不一,其文以叙事为主,也有叙事兼抒情者,有夹叙夹议者。“随事立体”,纷繁不一。清代学者孙梅的《四六丛话》云:“窃原记之为体,似赋而不侈,如论而不断,拟序则不事揄扬,比

4、碑则初无涌美。综具多种文体特点。”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属于名篇。文本的中心句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关键词是“合”字。这个字就是文本之“质”,是作者的价值追求,也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解读目标。  一、“合”的内涵  合,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三形相同。李义光《文源》曰:象物形,倒之为。合象二物相合形。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曰:象器盖相合之形,当为盒之初文。许慎以小篆字形为依据,其《说文》云:“合,合口也。从??从口。”合口则唇闭,亦是“二物相合形”。“合”的初文即是“二物相合形”。  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太史伯最早提出“

5、合”是新事物产生的前提。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他认为新事物的形成是由不同或相反的事物和合而成的。荀子也指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合”是万物昌盛、繁衍不已,不断创新的前提。10  “合”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最佳条件。《易传?缘辞?乾》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指万物在宇宙自然中形成一个至高至大的和谐状态,从而又普利万物。正是由于宇宙天地这种普遍的、本然的、正常的和谐状态,才使得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自然界如此,对人类社会而言,“和

6、”也是他们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最佳条件,《礼记》云:“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董仲舒也说:“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故“和”既是事物正常存在的本然状态,也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条件。  “合”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孔子的学生有若提出,应把“和为贵”作为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目标。孟子认为人和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一个群体,贵在“和齐”。《礼记》也强调,应通过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致天下之和”。只有人人都能遵守“合”的准则,才能建立亲密友爱的人

7、际关系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  二、“合”的层次  《始得西山宴游记》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一般的分析可能到此为止,但我们如果运用汉字文化的观照作用,就会对文本的理解获得全新的体验。文本的中心句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关键词是“合”字。那么,文本中的“二物相合”指的是哪两个“物”的“合”?笔者以为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山与人契合。西山的特点是“特立”,在这里,柳宗元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是他理想的人格表征。西山很高,“10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西山很雄,其下众山“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8、西山所见很广,“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远近景物重叠压缩尽收于眼底;西山所见很远,“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凡此种种手法,烘托的无非是西山之高峻,然后以“知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