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6089
大小:12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09
《多元与跨界: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元与跨界: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目前面临着理念、定位、管理、模式、方法和评价等诸多普遍性发展困境;而通过实践和运用“多元”与“跨界”理论,高职院校就可以摆脱困境,走出一条富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打造出发展理念特色、体制机制特色、培养模式特色、方式方法特色和质量评价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03-06 一、问题:高职院校面临的发展困境 众所周
2、知,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水平都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带有普遍意义的发展困境。 (一)理念上难以突破15 理念,顾名思义即理想和信念,是概念、观点、观念、思想及其价值追求的综合。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办学者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怎么样办学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认识。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治校理念、校园文化等要素。[1]根据调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3、主要表现为办学目标不明、工作思路不清,特别是办学特色不突出、校园文化匮乏等。一些院校追求层次的“高等”,宣传中多用“国有”“公办”等等字样,羞于属性的“职业”,偏好于宣传自身的专科层次,学生可以“升本”“转本”“接本”等等。这其中当然有为了招徕生源的不得已,更重要的是自身理念的偏差,不够自信。 (二)定位上没有特色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实质就是要回答“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2],而这种定位是能体现学校是否有特色。现实中,一些院校缺乏对自身办学目的的研究,即为什么办学校、主要面向谁,对学校是为了满足地方人才需要还是为了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不了
4、解;缺乏院校自身文化积淀,缺乏与其他院校的比较研究,不了解自己所长、别人所短,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管理上缺乏活力 活力与体制、机制相关。所谓体制,即组织与其外部的关系;所谓机制,即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截止2014年,我国高职院校已达到1427所,其中,国有公办“一股”15独大,其管理体制基本等同于普通本科院校,行政化现象普遍,存在咨询决策机制不健全,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权责不明,二级院系权利不到位等等。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主体单一。公办高职院校均属于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学自主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办学效率相对不高。二是
5、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通机制。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一些示范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与经济社会交融中,体会到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融通的重要性,开始强化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但从面上来看,一些院校与行企的合作仍然处于较浅层次。三是缺乏办学章程。依法办学只停留在纸面和计划中。 (四)培养模式上与需求脱节 培养模式,简言之,即培养人才的方法与途径。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么沿用普教模式,要么复制他人,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渊源。我国高职院校产生和发展于普通高校和中专学校这两
6、块“土壤”,自然而然地受到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二是高速发展。偏重规模与速度而忽略研究契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居于教育系统而与产业系统脱节,人才培养并未考虑行业企业这些“用户”的感受与需求。 (五)培养方法上没有针对性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用人单位技术革新和管理变革、落后于现代技术革命和多元化生源改革等现象,教材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严重脱离;教学方法传统,缺乏新意;课堂讲授仍然是老师们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师资素质偏“理”轻“实”,有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内容、方
7、法等方面都缺乏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要求距离较大。 (六)考核方式上单一化 考核方式是指学校用来鉴定师生教与学效果是否达到培养标准的形式与方法,通俗理解就是考试。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考试方式――15书面闭卷考试,当然有些专业技能课有实践考核部分,但主体仍然是“一张试卷定天下”。人才培养方案简单化,没有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鉴定标准;不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技术技能、综合能力的需求情况,无法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吻合;考核过程简便化。一张试卷,考前教师划范围,学生突击死背,考后老师阅卷评分,简单快速。至于真正的教学效果,根
8、本无从考量。 二、途径:“多元”与“跨界”理念是特色发展的可能选项 国家要实现“四个全面”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力支撑。高职院校要走出面临的发展困境,就必须在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