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喻概念的再认识

对比喻概念的再认识

ID:31395445

大小:10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对比喻概念的再认识_第1页
对比喻概念的再认识_第2页
对比喻概念的再认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比喻概念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比喻概念的再认识  虽然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常提到比喻手法,但是对什么是比喻辞格,如何进行比喻教学,比喻辞格应该教到怎样的深度等问题,目前不管是语文教科书还是课程标准都没有提及。语文教学界也没有一本有体系且规范的教科书成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应该说,比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有必要对比喻辞格有个清晰的了解。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研究者是如何对比喻下定义的:  ①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②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

2、也就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倪宝元《修辞》)  ③比喻是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袁晖《比喻》)  ④某一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相似点,就故意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描绘它的形象。这种修辞方式叫“取比以明“,简称比喻。(吴士文《修辞讲话》)  ⑤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之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⑥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和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吴宗渊《试论比喻的定义和分类》)3  以上定义

3、的最大优点就是都提到了比喻中涉及的两事物应该具有相似点,不过,细细琢磨一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把比喻、比拟和打比方混为一谈。  比喻与比拟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这个好区分,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比喻与打比方这两种说法。我认为比喻不能完全等同于打比方。“打比方”虽然也常用作“比喻”之意,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说“打比方说”“打个比方”。这里的“打比方”就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举个例子”的意思,它主要运用在口语中。而在小学到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打比方”一般看作是说明文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它虽然是说明文中的比喻,但是这个

4、称谓只能用在说明文中,如果在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时说是“打比方”,则会被判错误。  第二,缩小了比喻的功用。  许多定义在谈到比喻的功用时或说利用乙事物“描绘”甲事物,或说“说明”甲事物(甲道理),或两者兼而有之,我感觉这是缩小了比喻的功用。因为我们知道比喻不仅能用在以描写、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的句子中,同样也能用在抒情句和议论句中。聂炎在他的《比喻四法――也谈比喻的定义和分类》中是这样为比喻下定义的:  比喻是用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乙对象来描写、说明、灵化、强化甲对象的一种修辞手法。  喻体对本体能起到描写、说明、灵

5、化、强化的作用。根据聂炎的《比喻新论》里所涉及的“描写”“说明”“灵化”和“强化”3,我们可以判定,作者应该是从本体与喻体的特征来划分的:如果用具体事物来比喻具体事物,就是描写;如果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抽象事物是说明;如果用抽象事物来比喻具体事物是灵化;如果用抽象事物来比喻抽象事物是强化。如:  ①进梨园里,那梨花一朵朵,一片片,那一大团一大团的带着奶香味的白,就这样像一个个白胖可人的小人儿呼呼地拥过来。(描写)  ②现在,这理想像基因一样遗传进了我的细胞。(说明)  ③刚过早春,去年秋天落尽的水杉树的叶子还没长出来,十二只鸟窝

6、停在高高的枝头上,像十二只被谁安放在树上的纸灯笼,又像意味深长的十二句话。(灵化)  ④偌大的桃花源,正午时分的那一份安恬像一首老歌。(强化)  或者我们干脆就避开比喻的功用,加入运用比喻时的途径,这样给比喻定义:  比喻是根据联想和想象,借助于相似点,把本质不同的事物暂时地、有条件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赵家新《试论比喻的构成基础》)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苏教版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资料链接”中对比喻辞格的介绍:  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某种事理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抽象、深

7、奥、生疏的事理或情境的修辞格。  这个定义很明显是当下中小学语文界最流行的说法。就高中生的认识水平而言,这个定义显得狭隘、不严密,不仅概念模糊,而且还缩小了比喻的功用。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上面所举的四个句子,除了第二句,其他的就都不应该判为比喻句了。而事实上,其他三句也应该是比喻句。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21410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