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ID:3138852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_第1页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_第2页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_第3页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肩负着高校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随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坚持人本主义思想,更好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人本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教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课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命和

2、生活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  人总是有需要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又有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和出发点就是基于人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按照“人的自我需要”4来进行。这种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关注学生的独特需要,如关注学生自尊与信任的需要、荣誉与成就的需要、认知与欣赏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等。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这些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为教学过程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提供

3、了必要的心理学依据。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依据下,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才得以确认,学生不再被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被看作自主学习和自主接受的主人,于是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也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人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进而也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的出发点、着眼点和归宿点。如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已超出了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相比较的意义,它已上升为一种新时代的教学思想和

4、教学观念,并成为促进人的解放和推动人的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它对原有教学活动的深刻反省、积极扬弃和主动超越的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离开社会的发展谈人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存在与自我存在的结合,是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结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体现出人性关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是对“人之教育”的追求,是对完整的、全面的、人道的人的发展教学的呼唤。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成

5、人之教”和“立人之教”。这种教学以“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发展、人的成长是教育的生长点,人的完善个性、丰富创造力是教育的归宿点”为主旨,着眼于人的真实自主的成长,着眼于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在对人的培养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做“好人”、做“真人”、做“能人”,而且既要做“社会的人”,也要做“自我的人”4,也就是既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人,也要做“有自尊、有价值、有快乐、有人格”的现代人。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

6、的价值  价值是一个表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客体物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人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个关怀人的价值、提升人的价值、弘扬人的价值的特征。它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教学对象作为真正的人来看待,个人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它成了解放人的内在力量的重要动力,能够直接扩展人的价值、提高人的实现价值的能力;能够让人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加人的创造价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改造人们实现价值的态度和行为。在此基础上,它所培养和塑造的学生是对社会的适应性与超越性和谐统一的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转化

7、为个人精神品格的自主创新的人;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的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既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又关爱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培养这样人的教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更体现一种教学智慧。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性质的课程,它的教学更应强调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

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洪芬《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以人为本》[J].4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11)  [4]韩同友,刘志洋.中学思想政治课“以人为本”探析[J].教育探索.2004(8)  [5]张维香,吴锋锋.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