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

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

ID:31388061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_第1页
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_第2页
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_第3页
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_第4页
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道德冲突 引领正确价值导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学生道德冲突引领正确价值导向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存在道德选择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即在考试时,学生能对题目创设的道德情境作出正确的选择,写出答案,但其实他们并不认可这种选择,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了。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源于学生认知上的道德冲突:教科书和老师教给他们的道德知识与他们自己在生活世界里建构的知识不一致。在情感上,他们更认同自己的道德理念,除非老师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们是错的,老师是对的。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教师从不关注或在意学生的道德冲突,更不用说去“证实”或“证伪”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

2、11年版)》中指出:思想性是思品课的根本特性。这一特性不能仅仅体现于传授的内容上,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想的关注上,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思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冲突,更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与思考,进而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道德冲突可以分成三类:错误认知、片面认知以及混沌认知。根据学生不同的道德冲突,笔者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  一、“试误法”――在尝试错误中纠正道德认知6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根据看到的、听来的、经历的经验构建着自己的价值观。初中生年龄小,生活世界

3、单一,思维能力又比较浅显,使得他们对于很多社会现象的理解很偏激,甚至是错误的。有一次笔者在上《人贵诚信》这一内容,讲到“诚信是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时,有个男生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笔者忍住心中的不舒服,问他:“你是不是对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他犹豫了一下,说道:“老师,我觉得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不是有句话说无商不奸吗?我们家旁边有家外地人是做烧烤生意的,他们的烧烤卖得可好了,做了几年生意,都在镇上买了商品房。可是他家的烧烤可脏了,那些鱼、鸡翅什么的洗都不洗的,从冰柜里拿出来就直接放货架上了。那些蔬菜也是的,都是放在地上串的,串好了也不洗的。所以我觉

4、得诚不诚信并不重要,会做生意就行了。”他的话一出,很多学生表示赞同,纷纷列举身边的或听来的故事,证明做生意诚信并不是最重要的条件。  这一认知很显然是错误的。但此时笔者若和他们据理力争,或举些“李嘉诚”之类的正面事例来教育他们,显然说服不了他们。笔者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方法,先肯定他们说的是现实存在的,然后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试误”。具体过程如下。  师(问刚才那个男生)你会去买他们的烧烤吗?  生当然不会。  师他们的其他邻居呢?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去?  生当然也不会。  师如果你的同学、朋友要去买,你会劝阻他们吗?  生会啊,我肯定叫他们不要买。  师那你觉得你的

5、邻居们会去劝阻他们的朋友吗?6  生我想会的。  师一传十,十传百,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们家的烧烤不卫生,不去买。  生理论上是这样的。  师现在的媒体监督很有力吧,如果有一天有人举报到媒体,媒体把他们的事情曝光出来了,你觉得他们的生意还会好吗?  生那可能不会了。  师现在的政府监管也很有力。如果有一天工商部门查到了他们家,他们家的生意还能做下去吗?  生不能。  师现在你还认为“诚信并不是企业生存的最重要条件”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吗?  生好像不对。  师你说说看。  生企业不讲诚信可能会获得短暂的经济效益,但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时间一长,被人们知道后,就

6、不会有好下场了。  “试误法”的巧妙之处在于教师没有强制性地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以他们的错误认知为起点,以合理的逻辑展开步步推理,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原来观念的错误,并树立新的正确认识。这一方法对纠正学生完全错误的认知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任何谬论都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教师只要找到那个合理的逻辑,就不难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了。  二、“引证法”――在讲求实证中完善道德思维6  中学生的思维也存在着片面性的特点,在他们看来,很多东西“非此即彼”,特别是矛盾的事物双方,总是不能共存的。如笔者在上到“合作和竞争的关系”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合作和竞争是相互联系

7、,相互促进的”。许多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合作更有益于成功,而竞争总会伤及一方。比如学习,A同学得了第一,则意味着其他同学都得不到第一了。  怎样解决他们的这个道德冲突?笔者想到了引证法。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有“铁证”证实过的结论,而不是简单的口号。于是笔者引用了热播剧《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故事来完善他们的思维。  片段一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陕西省黄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还在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体村民以“队”为单位进行统一劳动。一队队长孙少安发现,日上三竿了人们还赖在家里不出去劳动。  问题引导:为什么人们赖在家里不出去劳动?  答:因

8、为“干多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