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7130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传统书法练习技法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书法练习技法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后,写字教学得到空前关注;教师们从课堂写字时间、书写姿势、书写兴趣及评价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却忽略了科学的写字指导方法跟进;缺乏科学的写字指导方法,学生书写困难多,书写兴趣降低,改革效果不佳;通过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现状关注与传统书法练习技法的结合,探索出“读帖辅点,精观其位”“临摹用格,精准落笔”“背贴忆辅,结构在胸”的一年级科学写字指导策略。 【关键词】传统书法;思维水平;指导策略 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
2、化核心中的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写字教学被空前关注。 一、现状呈现6 今年,我接到一年级,对于写字教学不敢懈怠。还在拼音教学阶段,我就坚持每天语文课上的最后10分钟都不折不扣地为即将进入的汉字书写作准备。从书写姿势的关注,到写字兴趣的激发,再到评价的跟进,可谓煞费苦心。“你拍一,我拍一,手离笔尖一寸高……”孩子们每每念到儿歌就迅速调整好书写姿势。一
3、个个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出现在我的课堂,钟繇做梦练字,手指划破被褥的故事;王羲之练字用去八缸水的故事;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揣摩碑文的故事……兴趣盎然的拼音书写竞赛,展览活动,星级评比等活动无不激发着孩子们练字、写字的热情,使孩子们充满着对汉字学习、书写的期盼…… 终于,学完拼音进入汉字学习阶段,从田字格的认识,到观察主笔、结构比例,再到笔画的穿插、避让规律,我恨不得把自小书法练习的毕生所学统统教给孩子们。 然而,一年级这些小不点写出的字却差强人意。大的大,小的小,有的虽然把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摆位正确,但其他笔画摆位、走势、长短毫无章法,结构比例、穿插、避让、开合度更是全无
4、顾忌……汉字就像一个个醉汉瘫倒在田字格里。我的语文科代表彭丽艳兴致勃勃地练习着今天学习的生字“火”,她认真地写了擦,擦了写……几个回合下来,本子被擦得黑黑的、毛毛的。“老师,您说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我真笨,怎么也写不好……”说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其他孩子在写字练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横中线上面一点是哪里?”“这一撇在右上格的什么地方?写多长呀?”什么结构比例,穿插避让原则在这群6岁多的孩子这里全然失效。眼看着孩子们写字的热情在一次次失败的体验中消磨殆尽,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二、归因分析 (一)学生思维水平归因6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
5、运动阶段(sensorimotor,0~2岁),前运演阶段(pre―operational,2~7岁),具体运演阶段(concreteoperational,7~1l岁)和形式运演阶段(formaloperational,11岁以上)。一年级的孩子大多6~7岁,仍处于前运算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非常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经验。同时,思维还带有很大的模仿性。美国著名科学教育专家劳威(Lowery)教授在他撰写的《思维和学习的生物学基础》一文中提到,这一时期儿
6、童的认知机能以相对具体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等为特征。也就是说,字的“结构比例”“穿插”“避让”规律,字的“开合度”等抽象的经验,一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更别说灵活运用。他们要写好字应该依靠具体感知和形象模仿。 (二)写字教学方法归因 反思我的写字教学,受当下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我更多关注外在形式的丰富与热闹,而忽略了蹲下身对学生需求的凝听。我关注到学生的书写姿势,运用讲故事、竞赛、评星等方式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但对于书写指导本身却还停留在“学生自主观察――老师范写讲解规律――学生练习”的粗糙指导层面,没注意到学生自主观察的无措,没留意到其对写字规律理解运用的困难,更没关注到学
7、生在书写时笔画定位困难的窘境。因此,亟待开发出针对一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细致有效的写字指导方法。6 三、策略研究 (一)读帖辅点,精观其位 “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说读,并非出声去读,而是“观”之意。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曾说:“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足见读帖是临帖的前提,其之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察之者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