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6434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西游记》菩提祖师形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游记》菩提祖师形象分析 【摘要】《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形象神秘,对其理解存在在诸多误区,他是作者塑造的一位自画像式形象,是无奈落寞、抑郁不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代表着对现实的不满不合与愤懑。 【关键词】西游记菩提祖师灵台方寸 《西游记》菩提祖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角色。他是真正的启蒙悟空,并使其脱胎换骨的授业恩师。能够“说一回道,讲一会禅”(第二回),属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的绝顶高手,广大的神通在《西游记》三界众仙里是少有的。但他在教会了悟空一身本领后便杳无音信,不知所终,一直到取经结束,再无出现。这样一个高深莫测的人物,很耐人
2、寻味,值得后世读者品鉴咂摸,也就在学术界形成了诸多观点。 笔者认为如来佛祖、太上老君、如来师弟、如来十大弟子之一等几种说法均不正确,菩提祖师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一位自画像式隐士形象。他身怀绝技却与世无争,他开坛授道却避世而居,代表着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不合与愤懑,反映着作者对社会、对时事的认识与理解,是作者无奈落寞、抑郁不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需明确三个误区7 误区一:准提道人说。这种说法认为菩提祖师是《封神演义》里的准提道人,这是一个对道教相当了解,同时又是西方教的教主。精通二教,与菩提祖师极为相似。但菩提祖师是《西游记》中的
3、人物,而准提道人却是《封神演义》里的角色,《封神演义》成书一般认为在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年间,而《西游记》成书要早于《封神演义》,二书作者各一,成书年代不同,将两部小说生拉硬套,是很不恰当的。“准提道人”“如来师弟”自然也就无法和菩提祖师挂上钩。 误区二:太上老君说。根据《西游记》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1],悟空明显拿青牛怪的金刚圈没办法,而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老君却迟迟不用法宝制服;并且悟空偷吃金丹得到金刚不坏身、炼成铜头铁臂和火眼金睛,皆因太上老君。得出菩提祖师乃老君所变,教授高徒扰乱天庭,从中谋权
4、获利的结论。7 此无疑把《西游记》读成了一部官场权谋小说,或者说是悬疑谍战剧、神仙版宫心计。而这些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根本不是作品的主流。作品中的人物除了悟空外,天地众神基本是循规蹈矩、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玉帝在悟空大闹天宫时虽然一筹莫展,无一制敌之法和降妖之策,暴露出法力平平的致命弱点,失尽了脸面,但对其统治、地位却并无影响。玉帝是三界的主宰,掌管着正统的秩序和威严。天地神人鬼依然对其顶礼膜拜、尊崇有加。太上老君烧火炼丹,四海龙王服服帖帖,十代阎罗诚惶诚恐,二十八宿随听调遣;让天蓬元帅变成丑猪,把卷帘大将发配流沙河,
5、还可以让西海龙王三太子在那蛇盘山鹰愁涧里伏水潜踪数十年。可见玉帝是牢牢地安居统治阶层的最顶端,各路神仙无不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小说的本意是描绘一个取经故事,并无意突出统治阶级的权利归属与分配。若说太上老君有意培植悟空,颠覆玉帝统治,这在《西游记》全书,自始至终是看不到一点影子的,取经结束,师徒三人皆成正果,而老君依然是老君,并无改变。所以菩提祖师显然不是太上老君。 误区三:如来说。像菩提祖师这等神通者,纵观小说全篇,唯有如来,这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就是基于佛道两家争势。认为是如来为扩大影响,才化身为菩提,传授悟空技艺。如来若想
6、推翻玉帝统治,在悟空大闹天宫,群仙束手无策时就能实现,而没有这样做,菩提显然不是如来。 把握理解菩提形象的钥匙 环境住处对菩提祖师形象的分析具有很强的干扰性和迷惑性。《西游记》对菩提祖师有简短的介绍:“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1]文中的“须”为:应当、要的意思,表现出山民对祖师的尊敬与仰崇。因书中重要人物如来佛祖即住在西天灵山,很多人就把灵台方寸山截取首尾断章取义地附会为灵山,以为菩提祖师就是如来变化在此,隐名传艺,培植悟空对抗天庭。“灵山”若能连在一起,那么中间的“台方
7、寸”和下半句的“斜洞”怎么讲呢?显然不通。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为菩提祖师道府前石壁上一联字,相当于楹联的性质。所以应考虑其中的对仗因素。斜月与三星构成并列的关系,皓月当空,三星在户,为夜晚宁静平和之象,加上斜月乃不饱满,星辰亦无几多,正是菩提祖师淡泊宁静、无欲而刚气质的真实写照,不去俯视大地,却来仰望星辰,胸怀之高远俊洁与现实的落寞冷寂跃然纸上,读来难免有“斯人独憔悴”的孤芳自赏之感。可以断定,菩提祖师是不去迎合当世的。否则他不会舍弃白昼的丽日长虹,而专注于此星月夜景。这带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很
8、耐人寻味。7 “方寸”即一寸见方,形容很小。这里借指内心。《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3]。唐代刘知几《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皆为内心之意。“方寸”指内心,“灵台”就是此外的另外一种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