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

ID:3138618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_第1页
“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_第2页
“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_第3页
“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越国以鄙远”的“鄙”不是意动用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及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标教材都选用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这四套教材对于文中“越国以鄙远”句的注释如下:  1.人教版:“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  2.北师大版:“越过晋国而将遥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是指秦灭郑国)”;  3.苏教版:“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4.鲁人版:“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

2、越,越过,跨越。鄙,把……当做边境”。  四套教材对于“鄙”解释是非常接近的,基本解释为“把(将)……当做(当作、作为)边邑(边境)”,虽然都没有注明“鄙”属于哪种词类活用,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教材把“鄙”的用法归入了名词的意动用法。其实不但教材如此,像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郁贤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刘利和纪凌云译注的《左传》(中华书局,2007年第一版)等以及比较通行的几本《古文观止》注译本都作如此理解。4  大家把“越国以鄙远”的“鄙”看作是

3、名词的意动用法也是情有可原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见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或许大家感到烛之武说这番话的时候,秦国还没有灭掉郑国,郑国也还没成为秦国的边邑,于是就按意动用法来理解,把“鄙”译成“把(将)……当做(当作、作为)边邑(边境)”。其实这是很不妥当的,本文以为这句话的“鄙”应属于使动用法。  现在区分某词是使动还是意动用法的时候,往往就看它反映的是“一种客观情况,还是一种主观上的

4、认定”(见徐忠祥《“越国以鄙远”的“鄙”是意动吗》一文,载《中学语文》2003年第17期)。其实这种简单的区分方法是有失偏颇的。  使动用法有时候并不反映已成事实的客观情况,就拿本课的“若不阙秦”的“阙”来说,教材认定是使动用法,因此译作“使……减少(亏损)”,而事实上“阙秦”并不像“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秦师”那样是“一种客观情况”,仅是一种假设,这在动词使动用法中是一种常见情况。有时候使动用法反映的是一种目的或策略,如《过秦论》中的“会盟而弱秦”的“弱”,大家认可这里的“弱”属使动用法,然而“弱秦”并不是“一种客观情况”;《廉颇蔺相如

5、列传》中的“宁许以负秦曲”的“负”,大家也认可这里的“负”属使动用法,但是“负秦曲”也仅仅是一种策略;像郭本《古代汉语》所举的名词使动用法例子“纵江东父老怜我而王我”(《项羽本纪》),其中的“王我”也是一种假设,非“一种客观情况”4。由此可见,光凭是“客观”还是“主观”来区分“使动”还是“意动”是不可靠的。  一般把名词的使动用法定义为“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见郭本《古代汉语》),按照上面的语言事实,我们不妨把该定义说得再详细一点,如“指想要或已经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6、现在我们不妨按上面的讨论来辨析一下“越国以鄙远”的“鄙”。本句是在说秦国“认为”远(郑国)”是它的“鄙”吗?显然不是。首先,秦还没有灭郑,没有道理把郑当作自己的“鄙”;其次,如果仅仅在意念上把郑当作自己的“鄙”又有什么实际意义?显然,“越国以鄙远”是秦的一种打算,准确的理解应是秦想要越过别国(晋)而让远地(郑)成为它的边邑,如果认可这样理解的话,这就符合前面所说的名词的使动定义。因此应把这句话的“鄙”归入使动用法,译为“让(使得)……成为边邑(边境)”。有的就把这种“按照自己的意志把宾语处置为某物”的语法现象称为“处动用法”,而一般把它归

7、入使动用法(参见杨剑柳《古汉语语法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除了《古汉语语法讲义》以外,像《古汉语词类活用词典》(海南出版社,1991)、《古汉语常用字多用字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学生实用古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曹惠民等主编的《古文观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等也把“越国以鄙远”的“鄙”归入使动用法。  徐忠祥老师虽早在2003年就撰文指出这个“鄙”4应属使动用法,认为“越国以鄙远”不是“意念上的”,“而是一种想要得到的客观事实”,因而“鄙”是使动用法。

8、“想要……”难道不是一种意念?正是作者没有跳出光凭“客观”与“主观”来区分“使动”与“意动”的窠臼,也没有能全面而准确理解使动用法,最终导致了逻辑上的混乱,实是可惜。  [作者通联:山东烟台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