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乡土地理教学中洞庭湖的生态安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乡土地理教学中洞庭湖的生态安全分析 摘要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湖南乡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乡土地理的教学及复习时提供素材与帮助。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学洞庭湖生态安全 中学地理教学中,合理安排乡土地理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湖南乡土地理中有关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2、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地理会考中有所涉及。以下本人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对洞庭湖的生态安全分析,以便在教学、复习时提供一些素材。 一、洞庭湖面临的生态安全挑战5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是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和吞吐长江的洪道型调蓄湖泊,也是目前与长江干流直接相通连、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洞庭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中游地区,对分担长江洪水和泥沙、对维系长江流域江湖关系和水域生态平衡,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洞庭湖拥有完整的湿地生态结构,是迁徙性珍稀候鸟的越冬栖息地,于1992年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但随着江湖关系和洞
3、庭湖自身的演变,入湖水沙的变化、人为围垦,以及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协调好人湖之间的关系,致使洞庭湖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1)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涝灾害加剧。洞庭泥沙淤积严重,平均每年入湖淤积量高达0.984亿m3,湖床平均每年淤高3.6cm。泥沙淤积,一方面恶化了湖区水情和江湖关系,另一方面诱发了大规模地围湖垦殖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湖泊围垦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使湖泊面积由建国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减少到2625平方公里;湖泊容积也由建国初期的293亿立方米,减少到167亿立方米。洞庭湖的萎缩影响了其调蓄渲泄洪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引发江湖洪水位不断升高,加剧了洪
4、涝灾害威胁。 (2)物种基因库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天然鱼资源的捕捞量迅速下降,鱼类种群结构组成及年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珍贵水产品和经济鱼类资源显著减少。20世纪50年代捕鱼以鲥鱼常见,目前已几乎绝迹;鳗鲡的现存量大大减少,江豚数量下降,中华鲟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已是世界濒于灭绝的珍稀大型水生哺乳动物。另外,珍稀越冬候鸟的种群数量也有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以及候鸟栖息地等生境基础遭受严重破坏,加之过渡捕捞等造成的。5 (3)土壤潜育化加剧,血吸虫病危害严重。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积,致使湖床抬高,水位亦相应随之抬高,垸老田低的现象
5、愈来愈突出,湖床高出垸田,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和土壤潜育化,使土壤的水、肥、气和热等矛盾激化,肥力下降,整个湖区的农业生态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由于湖区水灾频繁,堤垸溃决,钉螺向垸内大面积扩散,致使疫区面积扩大,血吸虫病已成为威胁湖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大公害。 (4)工农业污染严重,湿地生态景观遭破坏。随着湖区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工农业和城镇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入湖。这些污染物质造成了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洞庭湖局部水质的恶化。同时,因湖泊沧桑变迁,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使得湖泊自然湿地萎缩,湿地功能严重衰退,湿地生态景观群落受到严重破坏。 二、洞庭湖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洞庭
6、湖既是天然湖泊,又是天然湿地。未来实现该区域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湿地资源的综合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洞庭湖“4350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天然水体和湿地面积将不断得以恢复,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其生态旅游模式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类: (1)湖泊风光-观鸟-捕猎游乐生态旅游。利用洞庭湖宽广的湖面,开展具有观光、参与性功能的旅游项目,欣赏洞庭湖水天一色的美景,看千帆竞发、万鸟齐飞的壮景,参与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及猎野鸭等一系列生态旅游活动。 (2)科学考察-品尝野生果实-水上游乐生态旅游。洞庭湖湿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教育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能
7、吸引大量的国内外科学工作者进行科普旅游和科学考察,而且洞庭湖湿地有丰富的菱、莲等野生植物,可满足游客品尝野生果实,以及垂钓、赛舟等旅游活动,使游客真正体会到水乡泽国的游乐情趣。5 (3)农业观光、品尝、农作生态旅游。利用高新技术,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组建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农业生态环境的场所,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园等,供游客观景、赏花、采摘,让游客去体验那种自摘自食的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