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ID:31370241

大小:10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_第1页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_第2页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_第3页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_第4页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摘要水蚀荒漠化山地的径流试验表明,在极强度水土流失地栽植类芦,当年就能快速覆盖地表并基本控制住土壤侵蚀,地表径流当年减幅22.3%、土壤侵蚀量减幅23.5%。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仅2年时间,径流试验区的植被覆盖率达100%、地表径流减幅69.0%、土壤侵蚀量减幅100%。  关键词水土流失;类芦;径流试验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2-0206-02  2012年,采用以类芦为主栽草种的快速绿化技术,选择在长汀极强度水土流失山

2、地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1]。为了准确地测定出水土流失侵蚀劣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的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采用小区三级分流的办法,进行小区径流试验。现将2年的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1径流试验区概况  径流试验区设在长汀三洲乡三洲村桐坝河流域崩岗区汇水坡面上,属低丘地貌,海拔290~300m,中坡、坡向西南,坡度10°,土壤为酸性岩强度侵蚀红壤母质层。植被仅有马尾松群丛,地表裸露。在Ⅰ区(即崩岗治理区),现有马尾松12株,平均高度0.77m,地面覆盖率为9%;Ⅱ区(即对照小区),有马尾松18株,平均高度0.696m,地面覆盖率为9%。长汀县多年平

3、均降雨量为1900mm左右。  2试验方法  2.1小区设置  径流小区的大小均为5m×20m,面积100m2。下设三级分流池:一级池长宽深为5.00m×0.50m×0.35m,设10个分流孔;二级池1.0m×1.0m×0.2m,设10个分流孔;三级池1.0m×1.0m×0.2m,设计最大日降雨量220mm。在小区附近100m居民点设雨量筒。  2.2试验内容及测算方法  (1)Ⅰ区(崩岗治理区):2012年5月种植类芦100丛(10月刈青1次),次年间隔穴播胡枝子100穴。  Ⅱ区(对照小区):稍作平整,两区均于5月建池,6月开始使用。  (2

4、)降雨量观测时间:每日8:00、20:00。  (3)径流量计算方法:  Q=5×0.5×I1+1×1×I2+1×1×I3  式中,Q为径流量,单位为m3;I1、I2、I3分别为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蓄水深度,单位为m[2]。  (4)侵蚀量计算方法:V=V1+V2  式中,V为总侵蚀量,单位为kg;V1为推移质,取一级池沉淀的泥沙称重,平均折干率为75%,单位为kg;V2为悬移质,在二级池取样,烧湿法测定泥沙含量,单位为kg[3]。不同时段悬移质含量如表1所示。  3结果与分析  3.1降雨量6  (1)降雨量充沛。从表2可以看出,2年平均年降

5、雨量2489.1mm,与长汀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900mm相比,属多雨年份。尤其2013年降雨量达2857.0mm。  (2)降雨强度不大。从表3可以看出,2年间无雨日505d,占总天数(730d)的69.2%。在有雨日中,日降雨量100mm1d,占0.1%。其中日降雨60mm以上的大暴雨仅18d,占总天数的2.5%。日最大降雨量为109mm,出现在2013年9月6日,未超过径流池设计标准。  (3)降雨季节分配不均。2年平均月降雨量出现2个峰值,分别在4月和8月,2个谷值分别在7月和10月。其中4―9月降雨量1749.9mm,占全年降雨量的70.

6、3%。  3.2地表径流量  (1)由于2年降雨量超过往年水平,降水充沛,所以地表径流也丰富。Ⅰ区(试验小区,下同)年径流量29.10m3,Ⅱ区(对照小区,下同)年径流量42.28m3(表4)。但由于2年降雨强度不大,所以实际产生的地表径流系数也不大,Ⅰ区年径流系数11.28%,Ⅱ区16.3%。其中径流系数较大的,出现在2005年8月11―12日,降雨量22mm,径流系数Ⅰ区为48.9%,Ⅱ区71.6%,相比往年8月、9月的台风季节,暴雨形成的径流系数为80%~90%,甚至更大,说明试验期间,暴雨强度不大,形成的径流系数也不大(径流系数=径流量/

7、降雨量×试验面积)。6  (2)地表径流季节分配不均。由于降雨季节分配不均,所以形成地表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曲线走势与降雨量曲线走势基本吻合。一年中出现2个峰值(5月和8月)、2个谷值(7月和10月,对照区在11月)。其中,4―9月径流量,Ⅰ区26.83m3,Ⅱ区35.31m3,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92.2%和83.5%。  (3)治理区地表径流明显减少。由于类芦快速绿化,治理当年地面覆盖率达80%,第2年地面覆盖率达90%,并有马尾松+类芦、胡枝子+芒萁、枯枝落叶层层覆盖,使试验区地表径流大大减少,而对照区地面覆盖率仅为10%,与试验区形成鲜

8、明对比。  从表4平均值看,Ⅰ区年径流量29.10m3,Ⅱ区42.28m3,Ⅰ区比Ⅱ区减少径流13.18m3,减幅31.2%。  从表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