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

ID:3136970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1页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2页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3页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4页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  棘胸蛙,又名石鸡、石冻、飞鱼、石蛙、石蛤蟆等,喜栖息生长在海拔500~1200米的温度较低的山间背阳溪谷、水坑、石洞、石穴或阴凉潮湿地带。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是消费者餐桌上的紧俏佳肴,同时具有清凉滋补、祛病强身的药用功效,市场上供不应求。近年来,福建省华安县鑫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山区自然有利条件,进行仿生态棘胸蛙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地点选择与仿生态养殖场建造  1.地点选择  福建省华安县地处沿海的内陆地区,山多水多,雨季特征明显,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仿生态棘胸蛙养殖场选

2、择在代瓶村,该村海拔721米,山涧水、泉眼水资源丰富,常年水温在4~30℃,森林茂密,生态良好,空气清爽湿润;山坑、水坑、石洞、石穴较多,无工业、农业污染源,历来有天然棘胸蛙生存,适合人工规模养殖棘胸蛙。选择水源丰富,地势相对平坦、安静,离村庄不远,有电力配套,交通较为方便的一处缓坡地,分级推平整理后,作为棘胸蛙养殖场。  2.养殖场仿生态建造5  养殖场占地总面积6.2亩,包括养殖水坑池、活动地,实际面积4亩。因地势不很平坦,从上而下分布排列为:上方简易水源小坝头,预备的蓄水池,黄粉虫培育房,孵化池,管理房及管理人员宿舍;下方有两个养殖生产车间房。养殖车间为水泥

3、地板,设有许多宽大的条状畦和沟,上方微隆起部分为管理人员巡查道、蛙摄食台、蛙跳跃和运动场地,这部分宽为1.4米;沟部分为棘胸蛙游泳、躲藏、潜伏等区域,宽为1.2米。养殖的畦沟长短不等,因地形而异,沟水深0.1~0.25米,两边都种植有石菖蒲草,株距25厘米,便于棘胸蛙在石菖蒲草中躲藏、潜伏,符合棘胸蛙昼伏夜出习性。养殖沟池从东到西地平且略有高低,上向(东侧)装有若干个进水口的水龙头,并在附近放置产卵盒,满足性成熟的棘胸蛙交配产卵需要;下向(西侧)坑沟出水处的水平线部,埋有直径10厘米钢管材料的出水管出水口,并用网目较密的网片加固,以防幼蛙逃脱,可调控养殖坑沟水的流

4、动。  每个车间在巡查道(食台)离地面高80~100厘米处,分散安装3盏黑光灯,每盏15瓦。整个养殖车间为半封闭性场地,用钢管或木头、毛竹材料搭架,架高4~6米,房顶棚采用铝合金彩钢板或茅草、黑砂网装置;外墙周围用砖砌高2.2米,砖墙与房顶棚之间留些窗口以供田间、野外蛾虫类及其他虫进入,其余地方用黑砂网把全车间牢固围住,具有防鸟、禽、兽及其他敌害进入的功能,又可使车间内保持微暗,环境清爽、安静、天然、生态、安全。  二、放养前准备工作  1.水泥池脱碱处理5  养殖房新建的水泥池,由于水泥中金属离子含量很高导致碱性偏高,投放蛙苗种前,如果不采取脱碱措施,会导致养殖

5、水体的pH值严重超过蛙适宜生长与耐受范围,轻者影响蛙的生长,严重时引起蛙中毒死亡。脱碱方法有水浸法、过磷酸钙法等,因水浸法脱碱时间长,故通常采用过磷酸钙脱碱法,每立方米水中溶入过磷酸钙1公斤,浸泡3~4天,放水洗池,重复2~3次即可脱碱。  2.棘胸蛙入池前准备工作  旧池要清野除杂,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药物彻底清池,将池中有害生物杀灭。新水泥池脱碱处理后要注水浸泡3天,再用pH试纸或检测仪检测池水的pH值与水源水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可正常使用,不一致则不可使用。蛙苗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120毫克/升)或高锰酸钾(20毫/升)对养殖池进行带水消毒,并检查、完

6、善养殖设施,做好出水口的防逃防漏工作。  三、饲养与管理技术  1.棘胸蛙蛙种消毒  棘胸蛙投放入池前必须做好蛙体消毒,杀灭因棘胸蛙苗种收集、捕捉、运输中受伤引起水霉和蛙体携带的其他病菌及寄生虫。可用中大型盆桶,将需要消毒的蛙苗种放入其内,用0.3%的食盐溶液将幼蛙浸浴5分钟或用2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分钟。  2.成蛙饲养  该养殖场引进蛙种1200只,个体重量在100~250克之间,总重210公斤,蛙体大小经筛选分级饲养管理,分为100~150克个体和151~250克个体两组,用栏栅隔开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60只。以后随着饲养的蛙体长大再分

7、级疏散,防止出现争食、互相残杀的现象。5  (1)坚持驯化投饵。棘胸蛙种源长期生活在野外,野性十足,具有饵料摄食只吃活食,不吃不动饵料的习性。虽然该批幼蛙前期有摄食驯化,但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先让棘胸蛙入池熟识环境3天,第四天用黄粉虫活体为主(占98%)拌人工配合饵料投放在摄食台,经观察,饵料被全部吃光。以后几天按蛙体重的3%投喂饵料。初期每天投喂两次,投饵料量为6~7公斤。投喂时间一般春季在下午5时、夏季在下午6时、入秋后提前到下午4时左右。中后期,由于棘胸蛙个体逐步成长,重量也不断增加,投饵量也要相应增加。投喂次数改为每天1次,投喂量在温度适宜时每天达40公斤。

8、越冬和夏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