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ID:3136623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1页
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2页
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3页
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有效摸清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防治对策,2010―2014年广东省开展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该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流行规律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广东省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扩散为害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流行规律;水稻产量;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S435.111.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4-0154-0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

2、病毒(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SRBSDV)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Fijivirus)[1],该病毒可侵染水稻、玉米、薏米、白草和稗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水稻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的粗缩病[1-2]。白背飞虱是该病的主要传毒介体,病毒可在白背飞虱体内繁殖,白背飞虱一旦获毒,即终身带毒,若虫及成虫均能传毒[1],该病毒不经水稻种子及虫卵传毒[3]。4  2001年广东省阳西县首次发现南方水稻黑条

3、矮缩病,随后在粤西稻区逐年扩散,呈现暴发态势。近几年,该病在广东省湛江、汕尾、阳江、茂名、韶关、清远等市早、中、晚稻相继发生并造成稻谷损失,严重威胁广东省粮食生产安全。国内对该病害的基础研究尚未完善,缺少早期诊断技术和有效的关键防控技术,给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有效摸清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防治对策,2010―2014年广东省开展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调查研究,分别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的发生情况、为害规律及不同生产季感病对产量影响等调查试验,为

4、控制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扩散为害提供技术支撑。  12010―2014年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  自2008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省扩散为害以来,每年部分稻区早、中、晚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主要发生在汕尾、阳江、湛江、茂名、韶关和清远等市。据统计,2010―2012年,全省发生总面积逐年递增,递增幅度不大,2012年开始发生面积则逐年减少,2014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总面积下降到2.67万hm2,仅为2013年发生面积的1/2,其中病丛率为5%以上的、造成

5、产量较大损失的发病面积为706.67hm2,为害损失降到历年来最低值(具体发生情况见图1)。同时,由图1显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省的主要发病为害面积大部分集中在病丛率<1%上,其在年发生总面积中的占比逐年增大,由2010年的55.6%增加到2014年的83.3%,由此可见,病丛率<1%的发生面积在总发生面积中占比率越高,则表明该病害侵染为害越轻。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省的发生规律  如表1、图2所示,2010―2014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的发生为害均表现4出同一发生趋势,即晚稻发

6、生面积比早稻发生面积大,晚稻发病程度重于早稻,这与该病害的田间发生特点高度一致,也与全国其他发病省份的发生为害规律相同[4]。主要是由于该病病毒在早稻上得到一定量的积累,同时,根据广东省稻飞虱历年发生为害规律表明[5],稻飞虱在广东晚稻发生程度比早稻重,因此毒源与传毒介体白背飞虱都在早稻上得到了量的累积,从而造成晚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较早稻严重。  3不同生长季(早稻、晚稻)感病对产量的影响  为进一步摸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广东省水稻产量的为害,了解不同生长季感病后对产量的影响,2011年在雷州、

7、电白、阳西3个历史病区选择当地1个主栽品种,跟踪早、晚稻发病情况,并对轻、中、重3种发生程度的田块进行测产,计算其减产损失率,比较早、晚稻产量损失。调查发病丛数,计算发病株率,测产方法采取理论测产法。每块田对角线3点(A1、A2、A3)取样,各田块感病期基本相同,取感病株及其周边1m2,每点实收1m2,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取平均值。试验表明,晚稻发生程度要重于早稻,产量损失也较早稻大。早稻发病最重的田块发病株率为13.01%,产量损失率也为15.43%;而晚稻发病最重田块发病株率达50.38%,产量损

8、失率达52.90%。因此,水稻不同生长季感染南方黑条矮缩病后对产量影响不一,晚稻产量受影响明显比早稻大,这也和晚稻发病率明显高于早稻成正比关系。  4结语4  近年来,因掌握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规律,其在广东省也得到有效控制,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主要为害晚稻,晚稻田发生明显重于早稻田。究其原因,主要是早稻病原在田间的积累以及传毒媒介白背飞虱带毒率的提高和外来入侵虫源的增加,大大地加重了晚稻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几率。因此,该病害的防控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