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

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

ID:3136306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_第1页
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_第2页
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_第3页
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型古典园林空间的文化探源  摘要:纵观2000余载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不论是皇家还是私家园林,在空间上都有明显变化――“小型化”的总体趋势。通过对这种趋势的探究,可以提炼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挖掘出“小园”独特的创作手法与艺术魅力,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绿化空间愈发逼仄的现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必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小型化;禅宗  园林作为一种丰富而和谐的艺术载体,巧妙之处在于:能在客观条件下的“小”之中给人一种主观上的“大”的心理感受,使两者协调。园小而弥深,物少而景多,工省而意境幽远,即所谓的“芥子纳须

2、弥”、“咫尺含千里”,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展现出无限的空间联想。  1源于汉末――园林小型化首次转折  1.1时代背景  秦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至东汉末解体,从此中国进入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玄学的盛衰、道教的扩张和儒学的传承,世人开始追求精神的极度自由与思想上的大解放。这一时期萌发并展开的“山水审美”,与在书法、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领域的建树,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根基。  1.2南梁?徐勉《戒子崧》  “小园”4成为一种审美的心态,最早可以见诸南朝梁代名士徐勉《为书诫子崧》中描述的自建小园。文章虽旨在言志

3、,但前所未有的明确提出了“小园”的概念,意义深远。  虽然小园中有以小土丘建造的假山,并聚积石头、移栽果树,间杂种植花卉,以休息自娱、寄托性情,但是小园的构架建立并非是刻意的、严密组织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鲜明地提出了园林的“不在广大”,而是以“小”为好,以“小”为功德的主旨。  1.3北周?庾信《小园赋》  小园的深入人心,离不开北朝文人庾信的名作《小园赋》。文章通过描写一所小园,抒发作者羁旅异国,想要隐居而不能如愿的乡愁。《小园赋》中虽有文学作品的艺术化夸张,但具体地记述了小园的规模、尺度、内容、布局,不失为对园林小型化

4、最早的详细描绘。  2唐宋中兴――小型化园林的再次发展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论韩愈》中提到:“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在园林等艺术领域中,中唐的转变也十分巨大。以中唐为起点至两宋时期,是园林空间小型化的大发展时期。  3意境至臻――园林小型化的成熟  3.1园论出现与名家叠山4  从晚明出现了标志着造园技艺臻于完善的理论著作,如计成的《园冶》,以及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一家言》等。这些理论与园林的实例相结合,

5、对探讨园林空间小型化的手法大有裨益。例如,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自序中,简述了为吴玄设计的“东第园”。基地的面积共1hm2,其中用来造园的用地仅为3333m2,其余为住宅用地。计成通过考察园址现状,根据地势很高、水源很深,乔木高耸、虬枝低垂等条件,以石垒山增加其高度,并挖去部分泥土增加深度,使乔木在山腰形成高低错落之势。再沿着水池边的山坡修筑亭台,在水面投下参差的倒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东第园落成之后,园主人与计成都十分满意。“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计成能在如此小园之内营造出山水画般的

6、意境,尽收江南胜景,使人大感意外。  这种在平缓的山冈小坡、高低不平的丘陵中纵横交错的安放山石,并且以短墙环绕,密竹遮蔽等手段,使人在墙外联想到重重叠叠的奇峰绝岭、山麓溪谷的叠山手法,近似于南宋时期的山水画风,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潮流,是叠山造园手法的重要变革。  3.2从壶中天地到芥子须弥  明末清初的园林,以江南地区为代表,呈现出小巧精致、数量众多、手法多变等特点。文人小园开始了又一次繁荣,在园林中追求“小”的风尚,变得更为主动。徐乾学在《依绿园记》中描写了依绿园“小”而无尽的韵味。“园之广不逾数亩,而曲折高下、断续相间,令人领

7、略无尽。”  此外,园林小型化向着极致的发展,从北京的“勺园”、“半亩园”、“一亩园”,潍坊的“十笏园”,苏州的“残粒园”,南京的“芥子园”等园林名称,就可见一斑。园林空间进行了由“壶中天地”向“芥子纳须弥”的过渡,写意的表达手法逐渐成熟至一定高度。  4展望4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尽管受到国力、财力、物力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但总体上仍经历着一个由大而小的趋势。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浸在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越来越富于人文气质,而这种气质的体现是不囿于其规模,不可以空间的小大来定义,因此,也为园林空间小型化提供了

8、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荷初)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