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59620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wifi 技术的家居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WiFi技术的家居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他相关的嵌入式的智能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就是此产物。目前市场上80%以上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组网技术都是基于ZigBee组网技术,ZigBee组网方案存在兼容性差、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基于WiFi的组网方案具有信号强、控制灵敏、方便远程控制等优势。该文采用WiFi技术来实现家居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家居环境的检测、报警,从而使用户能够实时监测家中的环境状况,能够及时调整到人居住舒服的环境状态。 关键词:WiFi技术;ZigBee技术;智能环境;监测 中图
2、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49-02 1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应运而生了很多围绕人们的生活、方便人们生活的应用软件。比如: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各样的物联网产品。“SmartHome”这一名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通信技术、6自动控制技术将与家居生活相关的设施集成在一起,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从而提升家居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
3、照明系统、音视频设备、窗帘控制、家电控制、安防系统、影音服务器、数字影院系统、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基于WiFi家居环境监测系统核心是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以及报警功能。通过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做出所需求的反应,及时提醒用户居住环境的健康状况,从而及时调整居住环境的各项指标,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本文基于WiFi组网技术实现了家居环境监测系统,在兼容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等方便做出了改进。将本系统应用与实际的家居环境中,通过
4、两年的使用,发现本系统的稳定性较好,灵敏度较好,安全性较高。能够对家居环境实时检测并及时通知用户,达到了家居环境监测的目的。 2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采用物联网架构模型,根据物联网架构分三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各类专门针对某行业的应用软件。比如:远程医疗、污染监控、智能家居、智能检索、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应用软件。 网络层:主要是对硬件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传输。目前所用到的主要平台有云计算平台、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等。 感知层:对监测或控制对象进行指标值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约定的网络协议进行封装和加密,将最终封装完的数据通过网络层
5、传递给应用层程序。6 本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本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核心部分,1)传感器设备的数据采集:本系统采用51单片机作为传感器设备的控制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路由器传输到服务器中;2)服务器对单片机发送过来的数据按照双方约定的协议进行解析和存储,并将所需的数据发送给对应的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从服务器获取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展示给用户。 3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传感器设备、控制器。 3.1传感器设备 目前本套家居环境监测系统兼容的传感器有:温湿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湿度
6、的值,当温湿度值超出了人舒适度的时候,给用户发出预警提示,提醒用户调整室内温湿度;一氧化碳传感器主要用于厨房内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当发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立即给用户发出报警信息;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当浓度过高及时提醒用户采取通风措施,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值;红外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对于用户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非常重要,能够达到老人和孩子看护的功能。 3.2控制器 控制器的处理器芯片采用的是ATMEL公司的AT89C51芯片,因为该款单片机具有外围电路简单、硬件设计方便、IO操作简单、价格便宜、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能非6常好的
7、满足家居环境监测系统对底层控制器的设计要求。该单片机的封装如图2所示。 通过P0.0-P0.7引脚外接传感器设备,并采集传感器设备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通过单片机的外围电路的WiFi模块将加工后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中。每一个传感器设备都连接有一个单片机控制板,控制板上的WiFi模块可以实现家庭自组网,将家中所有的传感器设备接入局域网中。传感器设备的数据在局域网中发送和接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4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包括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移动端APP的设计与实现。这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