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ID:31357938

大小:10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_第1页
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_第2页
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_第3页
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_第4页
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摘要: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了一套籼稻微核心种质,对其中25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富硒处理并考察了外观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富硒处理对粒型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明显降低籼稻的垩白粒率与垩白度。但是不同品种的垩白性状对富硒处理的反应差异较大,在富硒处理条件下,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的品种有7个,降低的有17个。因此,在大面积生产富硒水稻时应先筛选在富硒条件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不提高的品种。  关键词:籼稻;富硒;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  中图分类号:S5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

2、114(2016)11-274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1.007  硒是人体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疾病、防治癌症和抵抗衰老都具有显著效果[1,2]。人体每天需摄取硒50μg左右[3],据估计全球约有10亿人处于缺硒状态[4],中国约有72%以上的地区为缺硒地带[5,6],而人体补充硒的最简便的方式是从食物中摄取。在农业生产中,富硒处理能提高一些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7-10]。水稻(Oryzasativa6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2

3、/3以上人口的主食[11],提高稻米中硒的含量能很好地解决中国大部分人口缺硒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水稻品质。水稻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其中外观品质包括垩白和粒型[12-14]。虽然目前富硒水稻生产已经有了一些进展[3],但是关于富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从国际水稻所引进了一套籼稻微核心种质[15],从中挑选出25个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品种,于2014年夏季种植于长江大学农场,主要研究富硒处理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富硒水稻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4、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所用的25份籼稻微核心种质由菲律宾国际水稻所提供,这些核心种质中有19份来源于中国、印度、菲律宾、泰国、缅甸、不丹、厄瓜多尔和巴西等主要产稻国,另外还有6份核心种质来源不明。  1.2材料种植  2014年夏季将全部25份核心种质种植于长江大学农场。试验设置富硒处理和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置2次重复。富硒处理在品种孕穗期参照750kg/hm2的标准施硒矿粉。硒矿粉来源于湖北省恩施州某硒矿区,含硒量为285mg/kg。全部材料4月26日播种,30d后移栽,每个品种种植3行,每行10株。种植

5、密度为20.0cm×26.6cm。田间管理同常规大田管理。每个品种记录抽穗期,抽穗30d后按品种和重复混收,晒干后混合脱种,脱种时注意去掉全部空瘪粒和半饱满的种子,只保留饱满的种子。室温储存3个月后,用于外观品质考察。  1.3性状考察  参照国标GB/T17891-1999[16]考察水稻外观品质。6  粒型包括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粒长的测定方法为:将10粒饱满的水稻谷粒置于坐标纸上首尾相连,不重叠,不留隙,测量10粒水稻谷粒的总长度,求其平均值即为水稻粒长,重复测量3次。粒宽的测定方法为:将10粒饱满的水稻谷粒置于坐

6、标纸上在横向最宽处相连,不重叠,不留隙,测量10粒水稻谷粒的总宽度,求其平均值即为水稻粒宽,重复测量3次。长宽比为粒长与粒宽的比值。  垩白性状包括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利用JWMT12大米外观品质测定仪(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有限公司)测定。  1.4数据分析  以外观品质性状的变化率来分析富硒和对照两种处理条件下外观品质的差异。其中,变化率计算公式为:变化率=富硒处理下表型值/空白对照下表型值×100%。以表型值提高或降低5个百分点及以上表示二者之间有差异,反之无差异,即当变化率≥105%时表示该性状在富硒处理条件下比对照增加

7、,当变化率≤95%时表示减小。以上数据分析均在Excel2007中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富硒处理对粒型的影响  富硒条件下粒长的变幅范围为7.16~9.99mm,平均为9.02mm;粒宽的变幅范围为2.17~3.27mm,平均为2.596mm;长宽比的变幅范围为2.52~4.43,平均为3.54。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的粒型对富硒处理反应不明显,富硒处理比对照粒长增加的品种只有1个,其余均没有变化;粒宽增加的品种有2个,减小的品种也是2个;长宽比增加的品种有1个,减小的有3个。说明籼稻粒型比较稳定,富硒处理对品种

8、的粒型基本无影响。  2.2富硒处理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影响  富硒条件下垩白粒率的变幅范围为0.6%~67.5%,平均为18.78%;垩白度的变幅范围为0.2%~36.2%,平均为6.63%。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的粒型对富硒反应差异较大,富硒处理比对照条件下垩白粒率增加的品种有7个,减少的品种有17个;垩白度提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