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ID:31357921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_第1页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_第2页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_第3页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_第4页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摘要着重阐述富顺县当前粮食生产现状,因地制宜提出未来5年保障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对策;四川富顺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9-0323-02  富顺县是全省粮食生产大县,“中稻―再生稻”和“高粱―再生高粱”产业是该县优势特色产业。当前,富顺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提高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品质,确保全省粮食大县的重要地位。  1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  1.1基本情况  富顺县位于沱江下游,四川盆地的南部,全县面积13.33万hm2,总人口

2、109.02万人,农业人口82.79万人,占总人口的75.94%;耕地面积5.07万hm2,其中水田3.28万hm2、旱地1.58万hm2,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富顺再生稻”获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2015年全县粮食作物播栽面积7.06万hm2,粮食总产量达50万t,创行政区划后历史新高。  富顺再生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长足发展,常年再生稻蓄留面积3万hm2以上,2015年再生稻实现有收面积2.91万hm2,平均产量28587.5kg/hm2,总产量7.52万t。目前该县再生稻面积已占四川全省10%左右,产量占全省的12.5%,是全国年总量最早超过

3、5万t的再生稻生产大县。  富顺县再生高粱从2002年开始进行引种试验示范,已摸索形成了较完善的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到2009年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15年全县高粱+再生高粱推广面积已达3万hm2,两季高粱总产达5万t。目前,“中稻+再生稻”“高粱+再生高粱”已成为富顺农业的两大特色粮食产业,享誉省内外。  1.2主要问题  1.2.1基层政府和部门对发展粮食生产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镇乡主要领导、村社干部存在“重特色产业、轻粮食生产”的现象,在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思想发动、项目规划、政策落实等方面有观念偏差、力度不够、措施不强。  1.2.2农业生产成本急剧

4、升高,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尽管中央、地方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连续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托底,加大补贴力度,但粮食生产的费用多年高企,导致粮食价格的上升幅度远低于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幅,散户种粮效益极其低下,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资金投入力度。在投入的结构上,农民注重短期利益,对农药、化肥、种子、化肥等农资硬性投入增加,但对长期养地投入如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等往往投入欠缺,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降低,粮食生产环节粗放,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1.2.38粮食主栽品种不突出、难以形成规模和特色效应。目前,粮食作物种子市场充分放开,种子经营者不断推出新品种,市场上种子品

5、牌过多、过乱,富顺县农资市场上水稻品种170余个,玉米品种160余个,导致粮食作物主栽品种不显著、市场监管难度大。同时,基层农技部门对本区域内的品种缺乏规划和指导,导致在同一区域内多个品种同时种植,增加了田间管理难度,标准化欠缺,又影响订单收购。  1.2.4粮食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严重滞后,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龙头带动能力弱。稻、玉、麦、薯类生产是典型的土地密集型产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适当的利润。而富顺县地处川南丘陵区,人多地少、丘区面积大,在粮食生产方式上以传统单独分散种植为主。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大户建设,但传统耕作和分散种植的现

6、状没有根本转变,难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加工业发展。富顺县有15家粮食加工企业,由于产业链条不足,产品以初次产品为主,综合经济效益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未能充分发挥。  1.2.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不足,生产条件、农耕设施亟待改造提升。富顺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春早气温回升快,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降雨集中,多连晴高温,常有春、夏旱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多雨。洪灾主要以秋季为多,暴雨、连日暴雨或连绵秋雨形成雨洪灾害。同时,富顺县全境均属沱江水系,沱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河流纵横,有大小溪河327条。全县小

7、型水利工程分布在26个乡镇,大多建于20世纪50―860年代,工程已运行几十年,年久失修,完好程度仅43%,渠道多为土渠,渗漏严重,农业用水浪费现象较严重,亟待整治维修和改扩建。且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分布不均、已有渠道风化严重、护坡普遍老损,渠段垮塌、淤积现象突出;山坪塘、蓄水池等塘堰设施淤积、垮塌、渗漏严重,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蓄引提水设施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全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壮大。灌溉方式落后,目前基本采用大水漫灌形式,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较少,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