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36647
大小:18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8
《高二政治月考_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月考选择题部分1.(2011·山东烟台高三一模)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这告诉我们()A.辩证唯物主义是学科、专业知识的来源B.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观,学科、专业是方法论C.辩证唯物主义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D.辩证唯物主义是具体科学的基础2.(2010·安徽高考)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
2、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4.(2010·江苏高考)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5.(2010·全国高考)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
3、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6.(2010·广东高考)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
4、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7.(2010·湖南高考)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8.从“神五”到“神七”,再到“天宫一号”,中国的航天人正
5、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这充分说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规律是客观的9.(2010·天津高考)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0.(2010·江苏高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
6、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11.(2010·江苏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12.(2010·北京高考)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回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13.
7、(2012·广州市调研)右图所示的漫画《进步退步》的哲学寓意在于()A.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矛盾一分为二,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D.从毛笔到钢笔再到电脑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011·四川乐山高三模拟)“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回答14—16题。14.读右图,这幅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②人们可以能动地运用因果联系③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相互排斥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