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

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

ID:31330936

大小:158.2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8

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_第1页
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_第2页
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_第3页
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_第4页
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201802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实体到关系再到无边界系统——兼纪念《大系统观》发布2周年(2018.2.13)两年前的春节前后,我用大约一个月时间写完了《大系统观》的第一个开源版本,正月初六封稿,第二天初七——2月14日一一上班的第一天,正式发布了1・0版本。很快,两周年了过去了。今年的春节晩了很多,但终于也是马上就到了。今天,各办公室都空了,只剩下我一人。这是我每年最爽的时刻。似乎近几年每次这个时刻我都是在写东西。今年本不想写了,突然想起明天就是《大系统观》发布两周年了,今天也是完稿两周年嘛!随便写点什么吧,聊以纪念。《大系统观》引起了很多人注意,截至目前,初步估计大概已有近万人读过、浏览过、接触过或见到

2、过这本书或相关材料。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批评指正。2017年,关于大系统观,我考虑较多的是两点:一是,大系统观与哲学的关系;二是,无边界系统。而这两点的交汇点就是"关系"——系统内外的关系。1、大系统观与哲学我好像一直在有意回避这个问题,一直试图避免别人把大系统观看作是哲学。我总是在强调系统论是科学,是技术,是工程,大系统观是新的、通俗的系统论,不是哲学。我好像很害怕大家把我当作"哲学家'O对一个理工男、一个战斗在油田信息化前线的战士而言/哲学家"几乎就是"不靠谱"的代名词,我不愿意给入留下浮夸的感觉,我希望踏实些。我确实有些担心,可是,我似乎多虑了。(1)大系统观就是哲学!这句话

3、,我一直不敢说,但在最近一期的油田信息化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我终于说出了这句话,反响还是不错的。两年来,通过《大系统观》书、《阿色树新风》系列视频、各类学术会议和论坛的演讲,以及在大学、研究机构举办的讲座,甚至是专题党课,我讲的系统思维和大系统观的基本思想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接受。我原以为会出现的〃难懂气”高冷〃、”小众"、〃矫情〃、“空谈〃等形容词并没被大家用在大系统观身上,我反而得到了周边大部分领导、专家、学者、同学、同事、朋友,甚至包括不少年轻人的认可、赞许、支持和鼓励。很多人不仅欣然接受,还觉得大系统观对他们有帮助,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种形势,让我进一步放开思想探索大系统观在

4、哲学层面的意义。相对于传统哲学,尤其是西方经典哲学,大系统观在思维角度上有所转变:经典哲学大多把主体(人)和客体(世界)对立起来,主体就站在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人改造世界也是基于主客对立关系的;而大系统观,以系统论为科学基础,把人和世界都当作系统来看待,强调人与世界的关系,倡导系统融合和统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思维高度。(2)大系统观不仅仅是哲学!中国的"天入合一"的互相感应的思想就是古代的大系统观,但不同的是,它没有今天的科学基础来支持,必然只能是"形而上"的;而大系统观,有现代的老三论、新三论和复杂性科学等学科的强力支持,还有在高端较为成熟的哲学体系的提升,能够做到"上

5、通下达"。大系统观既是哲学,也是科学。总之,传统的哲学较多地关注实体(主体和客体),大系统观更多地关注实体间的关系。“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量子计算"等新的大系统思维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化应用,也许会促进传统哲学转型。2、无边界系统无边界系统,在《大系统观》1.0版本中没有阐述,因为两年前我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这是我2017年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可以看作是大系统观在这两年的重要发展。(1)什么是无边界系统?所谓无边界系统,是相对于一般具有明显边界的系统而言。—般的系统结构如下:家統的构吸引子系统体输入/输出I结构边界—般的系统都具有明显的边界。无边界系统更强调吸引

6、子和势力云,而系统体的边界被弱化,是认识论上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系统。Exd弓向严势力云边界系统边界例如:星系、彗星、明星与粉丝、小米公司、云计算特点:使命清晰、全息、多维、有机、灵活;符合当今互联网思维、量子思维;系统体规模大,而核心部分很小。之所以讨论无边界系统,就是因为它将大行其道。(2)无边界系统玩网络!如果说"大系统观更重视关系,甚于重视实体〃,那么,作为大系统观的重要理念J无边界系统更重视网络,甚于重视边界"。网络,就是关系的集合。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马云他们为什么发红包了,以及他跟马化腾在争什么。其实,他们争夺的就是"关系",就是"网络"。这就像熬粥。二马都在

7、各自熬着自己的粥。每一粒米就是一个用户。微信是马化腾的粥,它继承了传统通讯旳’关系"和"网络"一—手机号和通讯录,把用户和本来就存在于用户间的关系一同拿过来。这样,这锅粥自带黏性——米粒之间关系丰富、稳定、强度大。支付宝是马云的粥。支付宝用户原本是孤立的,没有天生的关系网存在。这锅粥还仅仅是水和没熟的米,不够黏。马云搞的扫码赚红包就是为了建立起米粒之间的"关系",强化"网络",就是想把粥熬熟、熬黏。那么,这个"关系"或"网络"真的那么重要么?是的!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生死地重要。因为经济学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