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ID:31328960

大小:64.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行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与突破,学生的思维倾向、思维训练、语文素养发展,无不是在课堂提问屮展开、形成的。正因如此,课堂提问的有效度倍受各科教师的关注。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论文、课题也是多如繁星,数不胜数,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也清醒地意识到有效提问的至关重要性,所以,长期以來,都在努力探究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方法。现将自己一些浅薄之见,结文呈出,旨在引来方家之玉,以指点迷津,澄清视界。万望如愿!一、《高屮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学科依据。课

2、堂教学有效提问是所有学科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但是,学科不同,其教学提问的冃标自然也就不同。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提问必须立足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体现和实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全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标准不仅是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提问的学科依据,而且也是其努力实现的冃标。提问有效与否,就体现在语文学科基本理念的实现程度如何。在多媒体初兴时期,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有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展示了大量的动画、图片、影视片段和网页截图,其中内容、出示方式无不光彩照人,引人入胜。贯穿其中的课堂提问也大多依据视频变化,时而引来学生阵阵欢呼,时而引來学生唏嘘赞叹,自始至终,热闹非凡。可是,课后反思,却发现这样的提问似乎语文的影子大大淡化了,语文色彩大大减弱了,反而是美术、音乐、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味道浓烈了

4、起来,其教学的效果更是可想而知。要想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就要从语文课程与文本出发,落实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和语文素养。淡化语文、远离语文的课堂提问肯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教学。二、整体把握文本是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前提。课堂提问的有效度,离不开充分、严谨、精确的教学设计。对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能毫无准备地,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而应该有所设计。课文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模块设置中、专题展示屮,是如何定位的,其所承担的角色与其他课文有何区别,其体裁、内容、写法有何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对该文教学要完成那些具体目标,通过那些课堂问题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等

5、等问题,都要在备课时有一个全而而充分的认识与把握。课文《赤壁赋》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出现在苏教版高屮语文必修一第四板块“像山那样的思考”中“感悟自然”这一专题。两篇课文作者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体裁都是山水游记,而且都写于被贬的痛楚之中,其主旨都是反映作者由郁闷困惑到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转变。那么,两篇课文的主旨应该如何把握呢,课堂教学时又该如何设问呢?比较两篇文章,可见苏轼与柳宗元在大自然中所获情趣与感悟的方式与内容是不同的,苏轼是从历史观、宇审观而感悟人生观;柳宗元则是从自然观感悟人生观。所以,关于作者人生观的设问,前者应该侧重与反映作者思维变化根源的议论性文字:“盖将自其

6、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后者应侧重于反映作者态度的评论性文字「'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只有就这个知识点进行设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考、理解课文主旨,实现板块教学、模块教学的课程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三、冃屮有“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充分备课是有效提问的前提,但不是说,课堂提问就必须严格遵循课前设计而一成不变。有效的课堂提问,更应该从学生出发,大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在一节语文示范课上,老师提供了这样的学习资料: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2)

7、远眺群山环抱,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楡丹枫,③口云缭绕,层林叠翠;A、①③B、①④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楡丹枫,④层林叠翠,口云缭绕;C、②③D、②④一番讨论后,最后老师确认答案为D。就在问题即将结束之际,有一女生站起来质问:为什么B不能选?既然(2)中“远眺群山环抱”成立,那么答案①屮“置身山顶,俯瞰槐楡丹枫”,也可以当选,因为“远眺群山环抱”与“俯瞰槐楡丹枫”结构一致。面对学生质问,老师以“这个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