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体史料初探

笔记体史料初探

ID:31318638

大小:59.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笔记体史料初探_第1页
笔记体史料初探_第2页
笔记体史料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笔记体史料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08-2404:19:51西部学刊2017年7期摘要: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不同种类的史料,其自身价值也存在差异。笔记体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其独特价值。笔记体史料对于当下史学研究的热门——社会史研究更是大有裨益。这是因为笔记体史料大多來源于当时人的亲历亲见,记述较后人所写之正史更为详尽,有许多可补正史之缺。但笔记体史料因作者本人或带感情色彩,故有些论述可能有失偏颇,有片面化之不足,我们在使用这些史料时要注意区分,避其缺陷,利用其价值。关键词:笔记体史料;价值;笔记体史料运用中图分类号:K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徽学的研究主题集屮于明清。相对于其他时期,明清时期的史料不论种类还是数

2、量都具有极大优势。正因为史料的丰富性,在进行具体研究时对于史料的取舍就会产生极大的偏差。其中笔记史料往往容易被初学者所忽略。但细细品读Z后就会发现,笔记史料比较正史史料和其他史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利用得法往往会得到突破性成果。一、笔记体史料的界定在对笔记体史料做出界定之前,首先耍对笔记的概念有所理解。“笔记”一词,语出南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九《才略》云:“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功;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⑴那么笔记究竟何解呢?有学者针对刘勰的说法,提出笔记应有一下四层含义:(1)笔记是个人情志的表露和记录;(2)笔记本身内容涉及广泛,虽然有诸多不足,但对经国教化也有极大帮助;(3)笔记不拘

3、形式,而又以精练为要;(4)笔记的语言文字并举,雅俗共赏。[2]将以I二含义进行概括,可以大致将笔记定义为:笔记是用浅显的文字语言,将自己的个人情志加以表达,雅俗共赏,并有辅助教化的功能。在对笔记的概念有所了解Z后,笔记体史料的界定就相对容易了。我们大致可以将具有史料研究价值的笔记归纳入笔记体史料的范畴。再将这个概念细分,可以把笔记体史料分为两种。第一,史料笔记;第二,历史笔记。“史料笔记”的概念是近代“新史学”研究范式兴起之后出现的崭新的史学概念。随着“新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史料笔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此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整套“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并按照时

4、间顺序,推出了四个系列的“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和《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这一套史料笔记从刊收录的,主要是那些偏向记录“历史琐闻”的笔记。编辑出版这些从刊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学者们研究过程中资料缺乏的问题,此外还有为文史爱好者更好地认识屮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提供便利的目的。[3]“历史笔记”,是由史学大家眾林东先生首先提出的。崔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史学史纲》的“隋唐五代史学,,一章中,专门设程了“历史笔记的勃兴”一节,崔先生认为历史笔记的特点是:“所记虽不如正史系统、全面,但在揭示吋代特点和社会风貌方而,因少有拘谨、言简意赅而具

5、有独特的价值。”[4]不过,他所说的“历史笔记”,即历史琐闻笔记,换句话说是“历史琐闻笔记”的省称。瞿林东先生的这种提法相对而言界说的性质偏少。按照和先生的说法,赵翼的《咳余丛考》可归为此类。二、笔记体史料的价值明确了笔记体史料的定义及其种类Z后,笔记体史料的价值如何是又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传统的政治史研究屮,学者寻找或者说引用的史料偏向正史,诸如二十四史Z类,对于笔记体史料的重视程度没有正史史料那么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简单而言即笔记体史料对于传统政治史研究的价值没能被部分学者发现并利用。笔记体史料的作者主要有两类人。一,在任或离任的官员;二,学识渊博的大儒。这两种人对于国家的政治的关心程度

6、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离任的官员,他对所处时代的政治敏感度往往超过后世正史的编写者。正因为如此,笔记体史料中关于当时政治的分析能够切中要害。以明人张翰的《松窗梦语》为例,张翰本人是张居正在位时的吏部尚书,而这部《松窗梦语》正是张翰罢官之后所著。书中关于当时政治发展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评述,有些虽与当时的主流有出入,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來看,这些评述又是十分正确的。如在《商贾纪》中:“至西北互市与东南海市,其于国计民生损益利病,试两持而并较之,不啻天壤易判、黑白易分也。乃筹国者知互市之利,而不知海市之利,何不思之英也!夫九边互市之初,始以纹币,今以金帛,而虏酋之交易惟马。余以纹币而易疲马,其利犹在屮国

7、,刺载而出,无伤也。今但售以金帛,是金入一去不返Z虏,而以中国所衣之帛,易无用之弩胎也,不敌明矣!知I虏酋桀莺难制,嗜欲无厌,今国家竭司农帑藏岁百余万,犹不免于苛求;倘一背盟,蹂我边境,狼心叵测,谁能御之?欲保百年无一事,余未敢以为然也。若夫东南诸夷,利我中国之货,犹中国利彼夷之货,以所有易所无,即中国交易之意也。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來,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