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

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

ID:31318582

大小:56.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_第1页
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_第2页
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_第3页
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派牙雕的传承发展上海牙雕以其独特的细花工艺,成为中国牙雕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达到辉煌的艺术顶峰,但自1990年起受原料的限制一直处于萧条Z屮,出现产销停顿、人员离散的尴尬局面。作为中国牙雕的一个组成部分,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上海牙雕应当借助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充分挖掘现有条件,组织人力物力,再创海派牙雕的艺术辉煌。上海象牙雕刻的历史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但直到18世纪40年代开埠后随着福建、江苏、北京等地牙雕艺人的陆续到来,上海牙雕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至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牙雕达到了

2、辉煌的顶峰,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象牙细花工艺,与北京、广州并称为牙雕三大主产地。同时,海派牙雕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项目,为传播地方及国家的传统文化做出过重大贡献。《濒危野牛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在1989年做出的关于象牙国际禁贸的决定使我国的象牙雕刻业所依赖的原料断绝了来源,上海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停止了象牙加工。2004隹,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象牙加工与销售进行标记化管理,因成效卓著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并最终取得2008年非洲四国合法象牙的贸易伙伴国资格,使我国象牙雕刻业无论在技艺传承或是文化保

3、留方面都得到了基本的原料保障。然而,自禁贸开始直至实行标记化管理以来,上海的象牙雕刻业却一直处于沉寂之中。笔者以为,海派牙雕作为中国牙雕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上海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没有理由继续沉寂下去,而应该借助于目前现有的条件和自身的优势传承发展。1>起步晚,起点高,融汇众家所长,本土特色鲜明,是地域文化的浓缩。“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特征,其牙雕文化也是一样。中国象牙雕刻的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北京、广州、苏州等地为代表的几个中心生产地,并在长期的地方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带

4、有各自地域特征的风格。相比之下,上海牙雕的起步则很晚。1843年开埠后所形成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移民为主、五方杂居”的人文条件,才真正促进了本土牙雕业的兴盛。开埠后,陆续有大批来自各地的优秀牙雕艺人来到上海,开坊授徒、交流技艺,使北京牙雕雍容大气的宫廷艺术风格,广州牙雕玲珑剔透的南国凤韵,苏州牙雕典雅醇厚的文化气息,南京牙雕古朴庄重的仿古韵味在这里形成交汇,获得有机的统一,并最终熔炼出独具本土特色的细花工艺,使上海牙雕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就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成为中国牙雕文化一个重要的分支。2、踏潮流,跟节奏

5、,蕴含时代气息,生命力强劲,是当代文明的重要载体。牙雕凝结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历史的见证。上海细花牙雕作为我国牙雕的主耍流派Z-,建国后在创作上曾精甜迭出,表现题材上更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旧中国脱胎而来的老艺人们设计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甜,如为表现工农兵现实生活题材,上海玉石雕刻厂牙雕艺人于1959年集体创作了大型牙雕《人民公社好》,《新农村》(1959年)在布局上犹如一幅江南新农村的风光图,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农村新面貌,《光辉四十年》(1962年

6、)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歌颂了党的丰功伟绩。“文革”中,人们的思想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创作的牙雕作品无不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安亭事件》、《抓革命、促生产》、《革命委员会成立》、《一大会址》等,不仅集中体现了当时上海牙雕的技艺水平,更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这些作品无疑会成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载体。3、老前辈,新继承,沪上英才云集,人才优势尚在,是技艺传承的有力保障。1949年建国后,上海作为全国工艺美术的重要产区,曾孕育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牙雕艺人。如早期的冯立锦,因善用透雕技法,作品内外景融合,具冇婉

7、转含蓄、幽深回旋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细花工艺的代表人物;如以牙雕人物见长的蔡健生,制作刀法大气、简练、传神,造诣深厚但锐意创新,是上海象牙雕刻的一代宗师。年青一代既有以周百均、梁端玉、陈海龙为代表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乂有徐根双,张迎尧、顾国钧、顾振鹏、蒋海勇等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以《精卫填海》、《西厢和月》、《桃花源记》为代表的周百均,凭借“构思新、造型美、雕工精”蜚声沪上,其以振兴与传承海派牙雕艺术为己任,恢复了中断近二十年的上海牙雕创作,更在2006年领衔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象牙大师工作室培养新人,使上海濒临捎亡

8、的象习:雕刻艺术有了新的传承;以《琵琶行》、《水仙花神》、《梁祝》为代表的粱端玉,东渡日本留学,通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已基本掌握了日本民族的雕刻风格,成功复活了象牙劈丝工艺的陈海龙,使己失传百余年的民间绝技“象牙蔑丝编织”得以复活,并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入选《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鱼景》、《三借芭蕉扇》为代表的徐根双,是细花雕刻名师徐万城Z子,新时期他继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