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

ID:31304497

大小:55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8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江西省新余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3月)试题考试分数: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幕”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主要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坊和市的界限十分鲜明C.

2、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D.官府直接监管交易活动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D.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纺织业发展4、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

3、.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5、乾隆《震泽县志》:“(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6、考古发掘的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

4、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分工细密,官府控制B.生产人员众多,频繁流动C.生产工艺粗糙,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民间出资7、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

5、”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8、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制的主要手段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9、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

6、中国。这主要是()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10、自1894年以后到1913年的二十年间,进口机纱加强了攻势,除印纱外,还有日纱,且国内近代纱厂兴起,产量已占进口纱的62.5%,这对棉农纺织户的自纺纱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以上现象说明()A.列强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C.“纺织分离”体现传统经济解体D.“男耕女织”模式受到内外夹击11、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

7、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A.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国力B.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C.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D.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12、史载,清朝“合计洋关岁征各税,咸丰末年,只四百九十余万。同治末年,增至千一百四十余万。光绪十三年,兼征洋药厘金,增为二千五十余万。(光绪)三十四年,增至三千二百九十余万。……为岁入大宗。”材料表明()A.中国逐步扭转对外贸易逆差局面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