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

“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

ID:3130421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_第1页
“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_第2页
“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_第3页
“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_第4页
“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  【摘要】教育的过程离不开惩罚和褒奖,然而,它们都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教育惩罚本身应该是道德内和个性内的激励和惩戒,其形式的选择应遵从教育的发展需要,不该是简单的“当头棒喝”或者“糖衣炮弹”,应体现权威、公正、合理、适度的原则。  【关键词】教育惩罚形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00-01  自古,我国的禅宗教育思想,强调惊醒教育的作用,“当头棒喝”曾经是多少代人,代代相授的教育方式。在西方,夸美纽斯也曾就教育的惩罚做过专门的论述,他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

2、就是犯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以便他们日后不再犯过错”。杜威和马卡连柯也都曾指出,“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一、正视教育惩罚的意义  教育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维持了个体直接的生命活动,也使个体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高尚。惩罚就像医生手中的手术刀,为有“病”5的学生做心灵手术,纠正不良行为、品德,帮助他们完善自己。因此,适当的惩罚具有尊重人、发展健全人格、挖掘人潜能等教育意义。  首先

3、,从教育伦理上讲,惩罚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不惩罚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尊重。“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些要求中就包含这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1]。在某种程度上,惩罚是一种义务,意味着对错误的纠正和对大多数正确学生的尊重。  其次,教育惩罚是健全人格的试金石。之所以这么说,惩罚可以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面对自己的错误,学会负责。当今的学生,普遍欠缺承担责任的意识,害怕面对现实,教育惩罚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学校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经受生活世界种种磨练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活,明白生活中鲜花和掌声的背后,还有痛哭和失败,在体验中成熟,获得心灵的震撼

4、和精神的升华。  二、慎用强硬教育惩罚  1.“不打不成才”成了护身符  或多或少的,在新闻报端,总是会听到些悲哀又无奈的故事。总有些人,秉着“师道尊严”,造出五花八门的惩罚方式,要么“触及皮肉”,惩罚=体罚;要么动用经济措施,罚款罚物;更甚“心罚”,人格侮辱,精神惩罚。结果可想而知,要么,学生积极性缺失,逐渐出现抵触情绪,或对惩罚如便饭一样,逆来顺受,或干脆暴力抵抗;要么,恐慎反应鼎盛,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扭曲,甚者饱受身体或精神方面的伤害。  2.“罚”的到位才是最给力。  教育虽是一门爱的艺术,爱和包容却不是它的全部,也离不开管束,合理的惩罚也是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夸美纽斯说:“5犯了错误

5、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他们不再犯。”诚然,高明的惩罚会产生好的效果,但运用不当,也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情趣和人文关怀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能否做到严得让人信服,宽的让人佩服,罚的让人舒服,这是教书育人的一种高超的技巧和艺术,也是一种神奇的境界”[2]。  三、三思教育惩罚的合理形式  教育惩罚到底该是“当头棒喝”还是“糖衣炮弹”呢,多少年来,人们激烈的讨论,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继续无所是从。  1.强调惩罚命令的权威,体现客观、公正  中国传统文化很讲究动心忍性,讲究意志锻炼和逆境中的磨砺,某种程度上,

6、这合理化了教育的惩罚。然而,教师的惩罚不是随便为之,《论语?子路》中言,“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止人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要求教师自身的修为在先,严格要求学生在后。以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古代教师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人格师德高尚,所以他们所施与的惩罚,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因此,教师内外兼修,权威的进行教育惩罚,己不欲则不施于人,体现客观公正是十分必要的。  2.指向过错,体现正义  俗话说,“法不责众”5,惩罚的对象要体现针对性,对事不对人,不一骂骂一片是不可取的。新错新说,不翻旧账、算总账,一事一议,一事一结,才能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让惩罚实现其真正的目的

7、。因此,清晰的指向过错,避免晕环效应,惩罚才能体现正义,并达到纠正过错行为的预期。  3.不是“杀鸡儆猴”,而是触动心灵  惩罚是伴随纪律出现的,“惩罚可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3],学生一旦削弱了自己对纪律的虔诚尊重,那么就有可能随心所欲的藐视与侵犯纪律的道德权威性。而惩罚,就是在违纪的学生身上重塑对纪律规范的虔诚尊重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唤起学生的羞愧感。然而,学生羞愧感的唤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