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理解、感悟

在诵读中理解、感悟

ID:3130300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在诵读中理解、感悟_第1页
在诵读中理解、感悟_第2页
在诵读中理解、感悟_第3页
在诵读中理解、感悟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诵读中理解、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诵读中理解、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当我读到王崧舟所说:“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是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贵族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时,我不知道王老师的诗意语文何义?我觉得我所认为的诗意就是李白的两句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我纠结、困惑:我怎样诗意的栖居在我的阵地上?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对老师、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能在快乐中、无痕状态下锻炼学生的

2、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文化积淀,思想升华?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大家在课堂上身心愉悦,快乐中学有所获,那时我就是被幸福浸润的老师。  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我被震撼了:同样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参与课堂活动;表达是那样的流利;上台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是那样自然得体,展示词语积累时是那样的迅速,书写是那样的工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竟能默写出34个词语……我当时想,如果我的学生能够如此学习,3年后的中考一定会出乎所有的意料。4  回来之后,我尽力模仿:一上课,首先板书课题,将教学过程写在小黑板上,叫学生读课文,然后向全班学生提出

3、几个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立刻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接着各小组派代表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或由教师随意点几个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上述学生汇报或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断地趋于正确。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所讨论的问题作一小结。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有到黑板上梳理自己的掌握易错的词语或重要的词语、有小组合作朗读、有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有小组的展示,还有其他同学的点评。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成了目前语文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的“时髦”。我不禁追问学生走进文本了吗?这是真正的鲜活的语文课吗?

4、这样的课脱离文本进行分析讨论,实际上是游离于“根本”,学生脱离了语言文字的熟练掌握,任何讨论都没有效果。还有:  1、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前并没有真正阅读课文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在无准备的状态下参与小组讨论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没有时间去认真阅读课文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时就出现了少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发言积极(“满组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瞎附和凑热闹的情况。由于学生讨论前没有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以小组讨论代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而学生小组发言的质量极低。  2、这种小组讨论是否顾及每个学生需要和小组讨论的情况如何,统一宣布全班小组讨论开始

5、,统一宣布全班小组讨论结束。把小组讨论等同新课教学,能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4  3、以小组代表的发言或随意请几个学生的发言来证明全班学生已经正确解决了教师本节课所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是否科学?因为一个学生的正确发言不能代表全组或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正确地解决了问题。有时教师为了能快点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特意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表明这样的教师上课搞的是“花架子”,视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于不顾。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通过不断地插话,以达到纠正学生发言的片面性的目的。  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折磨着我的内心,我不知道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真正走

6、进文本,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  直到有一天,我上完课后,自己觉得非常享受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生觉得一节课的时间过得太快,45分钟太短,我才觉得也许我寻找的诗意就是这样的:教师忘记了自己是谁,学生忘记了自己是谁,我们与文本、与编者在沟通交流,直到下课铃响仍意犹未尽。随之会产生一份惬意与美妙的感觉。  文章题目《邓稼先》是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名人题材的单元。《邓稼先》是杨振宁以朋友的身份为邓稼先写的名人传记。名人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世人敬仰。但是七年级的学生,而且语文基础相对更弱一些的5、6班的学生常常认识问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虽具备了

7、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体会不深。对于传记中的邓稼先如果只是初步感知其主要事迹、成就等一些空泛的印象,学生的阅读还只是停留在文本表面,没有深入文本之中。4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阅读文学作品要求是: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