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ID:31297320

大小:57.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_第1页
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_第2页
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_第3页
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_第4页
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析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论文关键词:贝幸铭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中国人文精神中国式信仰论文摘要:贝幸铭先生是当今国际建筑界一位享有盛誉的建筑师。他那些盗立于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他的风采。通过对贝氏若干建筑作品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中国人文精神体现以及中国式信仰三个方面探究指导其建筑创作的思想理论与手法的脉络。1引言贝幸铭先生出生于中国•并在中国度过了他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18岁那年去美国接受西方教育。由于这种特定的经历,贝幸铭兼收并蓄了中国人特有的庄重老成与美国所赋予的摆脱历史重荷解放自己的剖新意识。他的建筑作品显得端庄、谦和、精美而且耐人寻味。贝幸铭的成就及其对当今

2、建筑业的影响自然是不必言说的,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这样一个顶级建筑大师却从不写书立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坚持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所以对他的解读往往要依赖于他浩瀚而精致的作品,而对于建筑的解读又偏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以至于我们对这位大师的看法和观点莫衷一是。这对于我们来讲多少有点遗憾和失落,不过我们也并非无法捕捉这位大师内心深处对建筑的看法和观点,。在贝幸铭的一生当中,他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留下了只言片语,成为我们的宝贵资料,如果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创作历程,慢慢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富有开创精神的大师。2贝幸铭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的借鉴贝幸铭选择香山兴建

3、香山饭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这样将体积约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同时,在对这些3层一5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比重较重地加入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在建筑物的设计创作中,贝幸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而代之灰色的小坡。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

4、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这使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客屋部分的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面的,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正是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同时他在立面上,仅象征性的用砖贴出一些窗权,在大面积的白墙上挖出一些深色的窗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出檐深远的屋顶和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中国传统的青色文化,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平面化的抽象图,各种古典意味的元素全压缩在墙面上,表达出贝幸铭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理解和重新诊释。从这一点上说,他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新的高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选择的道路。在整个香山饭店的色彩上,也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

5、风格,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项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做到。可见,贝幸铭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古建筑的审美方式,使整个

6、空间形态处于一个精心策划的符号系统中,体现出一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交融的佣传统建筑的语言符号来和每个人对话,寻求内心深处的共鸣,这也证明了贝幸铭对历史文化与环境的独悟和钟情。3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人文精神体现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中英双方艰难的谈判,撒切尔夫人终于在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的协议上签了字。贝幸铭所设计的新香港分行大楼就必然要象征香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未来前景。这幢建筑必须使汇丰银行的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相形见细,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此外,它必须让香港的那些资本家们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一定会继续繁荣昌盛。用贝幸铭的话说,它应该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抱负”。在

7、传统的高层建筑中,大楼重量随楼层的增加而增加:楼越高,支柱越粗。建筑师们为了防止大楼侧面发生摇摆就给建筑物绑上横向拉结条,以求稳定。由于香港经常受台风袭击,其横向拉结条的标准是纽约的两倍。如果换了一位不像贝幸铭那样敢于大胆创新的建筑师,在面临这种额外的负担和预算资金不充分的情况时,也许就满足于建造一幢标准的50层盒式楼。然而,汇丰那幢大受赞扬的银行大厦就坐落在两个街段之外的地方。不可避免的竞争促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