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2150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高中数学“数列与差分”专题教学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数列与差分”专题教学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它不仅仅是中学数学的加深,也更加是大学高等数学的基础,一般来说,高中数学知识吸收的很扎实的同学,进入大学之后的高等数学也会完成得很轻松.作为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数学的概念丰富且灵活性强,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如何克服这个难题,不但要从老师平时的教学里来提取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角度上了解真正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高中数学的难点,在于无法统一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就是说,进入高中后,老师不能完全了解学生们的基本功是不是学的扎实,由于每个学生自身
2、条件和对数学的兴趣程度不一样,所采用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会有很大区别,那么关于“数列和差分”的课题,在现在高中的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一、“数列与差分”在高中的教学现状 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将“数列与差分”作为一个新兴的内容编入了选修课中,可以说“数列与差分”的概念不仅仅符合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更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差分是离散数学的一个分点知识,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了计算机人工智能、经济学以及物理学等众多领域问题的重要的知识,在高中数学的选修课程中来
3、给学生们介绍其基本内容和用法,这无疑为学生们开阔视野,增强了数学概念,也让学生们对数学更加充满了兴趣;4 新课改将“数列与差分”纳入到了高中数学选修系列课程中4中的第三个课题,它不仅显示出了数学新课改发展的新趋势、体现出数学学科自身不断发展的需求、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以及数学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可以说它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可以拓宽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对于探知心理旺盛的高中生来说,无疑为数学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 由此可见,新课改下,将“数列与差分”的概念引入选修课程,无论对于学校数学学科的教学也好还是对学生补
4、充数学知识也好,都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这些作用对教学和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并不仅仅会像初中生那样,只是学着顺序运算、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学习,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的增强,决定了他们在假设-演绎推理方面或者是通过其中的部分问题或部分已知内容进行全局解题的能力正在不断的提高. 高中生的特征,一般来说高中是青春期最重要的时期,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思维会渐渐成熟,而高中则是重要的转变时期,他们的思维会因为中学的经验和对高中的憧憬而变得灵动起来,很多新的思维和新的个性都是在高中培养起来的.
5、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高中数学会接触到很多不同于中学的,很深刻的数理知识,可以说理科本来就有思维活跃的特性,高中生的思维为数学的学科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4 总之,高中生本身所具备的,积极性、求知欲望以及对学习的满足程度构成了他们学习数学,在这样的需求下,老师和同学们为了共同的学习目的而努力,才能使这个课题概念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三、高中数学“数列与差分”的教学方法 对于“数列与差分”知识的教授,光是靠着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探知欲望来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加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来支撑,而这部分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能力
6、和经验来完成,只有拥有一套好的教学体系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将“数列与差分”的概念渗透到学生们的学习中去,这不仅仅是在考验老师的教课能力,更加考验着教师的实践和构建此课题学习系统的能力,所以研究高中数学“数列与差分”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想要建立此课题的知识结构体系,首先必须对此课题的主要内容做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列与差分”的概念的学习有着清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安排. 让学生们学会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在时间案例中嵌入“数列与差分”的概念及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巩固其知识,也更加可以调动学
7、生的积极性.那么,老师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数学功底做一次深入的了解,在了解了学生掌握数学已学习知识的程度之后,选择一种既简单又适合学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学习“数列和差分”的概念,不仅仅需要让学生们了解 “数列和差分”的基本定义和意义,还必须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力求用数图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现“数列与差分”的实际用法,让学生们对概念和解题方法都有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4 [1]徐安福.高中数学构建式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8). [2]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
8、教材、教法,2013,(2). [3]俞求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问题研究[J].教育学报,2009(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