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0294
大小:67.4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8
《人本观念下构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本观念下构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思考摘要:对近年来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基于组织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忽略了作为校企合作之根本的人,提出引入人本观念重构组织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本观校企合作模式明确了受教育者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和企业通过导向培育、环境创设、共建机构等为主体提供全面发展服务,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关键词:人本观念;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36-0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2、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明确指出以“育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这一提法肯定了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正在逐步改变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切实树立以受教育者的发展为核心的培育理念。因此,笔者对近年来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及比较分析,并将人本观念引入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之中,以期取得新的探索。一、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比较研究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地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在19
3、95年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十五年间,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成果颇多。通过研读分析,对相关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如下分类。(一)组织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组织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以学校为主和以企业为主两种类型,这两个模式的提出借鉴了欧美国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理念。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参照美国的合作教育,其特点是合作组织实施以学校的计划组织为主,学校选择企业,依据企业的需要开展合作,包括“半工半读制”、“工读轮换制”、“劳动实习制”等;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吸取了德国“双元制”的应用人才培养经验,企业是合作实施的主要组织和管理者,在其内部
4、设有培训机构并对培训提供资助,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实施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二)目标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目标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订单式”培养、“2+1”式培养、“零距离上岗”式培养等。“订单式”培养,即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2+1”式培养,即学生两年在校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零距离上岗”式培养,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锻造,使其进入企业后能够直接上岗。(三)过程、系统及权变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过程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体现在以高校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及
5、主要任务为重点来构建的合作模式,如“六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其强调通过"基地、招生、教学、科研、管理、就业”六个环节来实现校企合作;系统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人力、物力、信息等教学资源,倡导双赢互动式的合作教学实践,如"整合一互动”型、'‘复合型”。其中,“复合型”模式要求校企之间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和参与途径,实现合作培训、委托培养、合办学校等;权变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基于权变因子,阐述校企双方在认知、情感、文化、法律法规、环境等因子作用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四)组织导向下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上述模式中,无论是以学校或以企业为主的组织导向模式,还是以目的
6、、过程、系统、权变为导向的模式,其实质是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构建的,忽略了受教育者在模式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组织的主导性不利于个体的主动发挥和全面发展在组织导向下的校企合作中,受教育者通常被看作是服从命令的士兵或岗位的“螺丝钉”,组织往往过多地行使主导权,过多强调组织的需要和利益而忽略了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个人在组织中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发展方向,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受到限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现在的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均投入较多,实训基地完备,实习管理严格,但培养的学生往往考试成绩优异,动手能力较差,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企业埋怨学校教
7、育'‘重学历、轻能力”、学校批评企业“用人不育人”的局面,其实质是组织的主导性束缚了个体的主动发挥和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2•组织的功利性妨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组织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但事实上,组织的功利性会影响这个目标的实现。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学校的本质工作是育人,但学校又常被招生率、就业率、创先争优等目标牵扯精力,从而影响了“育人”的目标的实现。比如,为保证生源,学习较差、专业兴趣较弱的学生也予以录取;为实现就业,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