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

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

ID:3128803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_第4页
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  【摘要】本文对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如:解读抛开文理、齐读不分对象、笑声充满课堂,进行了探究,旨在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一、解读抛开文理  这里所说的文理即文章内容方面的条理,主要指文章的起承转合、架构及表情达意的先后顺序。如果抛开文理解读文本,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抛开文理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这种现象在平时教学中并不少见。某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时,直接从第三段开始引导学生赏析关于“荷塘”“月色

2、”的描写,写什么、如何写分析得都很流畅,在让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时,却卡了壳。学生无法准确品读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究其原因,是执教者抛开了文理,只抓住文章一个截面,断了文气。文章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是文眼,统领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如果围绕这一句对文本展开解读,就不难准确体会出作者细腻的情感  世界。5  抛开文理解读文本,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教师缺少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的习惯;二是教师没有完全读懂文本,文理概念淡薄;三是为了标新立异,故弄玄虚。另类解读,可以偶尔为之,作为常态只怕破坏了作品的结

3、构,扰乱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无法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齐读不分对象  齐读不分青红皂是语文教学一个常见的误区。某教师教授《声声慢》一文时,一节课让学生齐读不下三次,或通过齐读感受作品的基调;或通过齐读想象画面的凄美;或通过齐读体会作者心境的凄凉;或通过齐读理解作者复杂的愁情。表面看,学生能较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都是齐读的效果,其实不然。文本开头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戚戚”直抒胸臆,“凄切”的感情基调十分明确,无需齐读;相反,齐读的声势,倒是掩盖了人物内心的凄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梧桐

4、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样凄美的画面,是通过齐读可以想象的吗?想象最好的方式是闭上眼睛冥想,通过冥想调动生活经验对画面进行再现、补充、再创造,感受“细雨、点点滴滴”需要安静到极致。齐读只求声齐音高,不仅不利于展开想象,反而破坏了作品的意境美。再说理解主人公复杂的愁情,单靠齐读是无济于事的,思考交流碰撞才是最佳途径。从全篇看,人物心理活动细腻,齐读讲究整体划一,无法读出人物微妙的情感活动,反而冲淡了作品的主题。相反,如果让学生通过个读、默读等方式来欣赏文本,也许更容易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  齐读之所以在教学中大行

5、其道,表明教师对于齐读的利弊还缺乏辩证的认识;或许,过分追求课堂气氛的功利心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  究竟哪些文字更适合齐读呢?笔者认为,从意境的角度看,壮美的情境适合齐读,在齐读中感受境界的阔大雄浑之美;优美的画面则不适合;从情感角度看,振奋快乐的适合齐读,在齐读时体验兴奋与喜悦,凄婉哀伤的则不适合;从句式的特点看,整句适合齐读,齐读读出语言的音律美;散句则不适合;从表达方式看,抒情议论的更适合齐读,通过齐读感受激情与力量,叙事描写则不适合齐读。另外,人物对话也不适合齐读。不分青红皂白的齐读,往往会破坏作品自身

6、的美感,妨碍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主旨。  课标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的朗读”,“注重个性化阅读”,学生个体朗读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笑声充满课堂  近来似乎有一种形式成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那就是看你课堂有没有笑声,笑声几乎成了一节优质课的必要条件。固然,课堂有笑声说明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开心,课堂其乐融融,和谐阳光。但,是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必须有笑声?是不是所有的笑声都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我们不妨看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屈原该不该选择自投汨罗而死?  生甲:屈原不该选择自投汨罗,应该

7、像司马迁一样忍辱负重地活着。(哈哈哈,学生大笑!)生乙:屈原自投汨罗才能保持自身的高洁,是明智之举。(哈哈哈,学生大笑!)生丙:屈原可以选择离开楚国,投奔他国,另谋出路。(哈哈哈,学生大笑!)生丁:屈原选择赴江而死不是最好的方式,还可以选择别的方式结束生命。(哈哈哈,大笑!)5  不能说,学生的回答完全没有道理,但当每个学生发言后,听到学生的哄堂大笑,就让人觉得很别扭。我感觉屈原之死似乎和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学生似乎面对的是一个陌生人,我们的学生在把一个陌生人对于生死的选则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更可怕的是,在

8、这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做出恰当的引导和矫正。先不谈屈原之死有何意义,我想问问诸位读者,此时的哈哈大笑意义何在。课堂气氛是很活跃了,可学生却离文本越来越远了,离屈原越来越远了,行吟泽畔,形容枯槁的屈原形象瞬间被学生的大笑声所淹没。原本严肃的生命拷问,此时已沦落为语言的游戏。可想而知,原本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达成率要大打折扣。可见,语文课堂有时不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