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

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

ID:31280693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_第1页
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_第2页
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_第3页
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_第4页
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  在市教研室的“三人行”展示课活动中,有新教师执教《老王》一课,听后感触不少,回来感觉意犹未尽,上网一浏览,发现青春课堂代表人物――特级教师王君也曾上过该课。网上还有她的课堂实录,于是饕餮了一顿精神大餐。她在课尾结束时说:“孩子们,杨绛是幸运的人吗?她也是一个活命的人啊。为什么她也活命,她却说自己是幸运的?为什么她还愧怍?你们现在也许还不会太懂。但有一天,你们会懂……”看来如何理解“幸运”,如何理解“愧怍”,的确是个难点。我们且看《教师教学用书》是如何解读的。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2、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这样的解读值得商榷。  首先,幸运和不幸的划分有时候清楚,有时候就不好说。在课文中,老王是不幸者,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但杨绛就是幸运者吗?在十年文革中,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命运是怎样的呢?有一段小资料:  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

3、众”5。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

4、杨绛回顾文革岁月  读了这样的文字,你说杨绛是幸运的吗?那么在此种情况下,杨绛却说自己是幸运的人,是不是有矫情之嫌呢?  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叫做“常思一二”,就是说,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谁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而如果常思一二,就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杨绛觉得自己是幸运者,那么杨绛的常思一二是什么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从与老王的对比中去找。  孙绍振说,文章写什么而不写什么,这一点很重要,是解开课文密码的不二途径。写老王,写他没有家,是单干户,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写自己,把一家三口都写到了,写到夫妇俩的

5、散步,写到了送老王鱼肝油的女儿。唯独不写自己一家在那个年代受到的迫害,绕不过去也是语焉不详。只是说,“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而不说腿是被批斗致伤的;只是说,“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而不说这位老先生其实就是受到“货”的待遇的钱钟书;只是说,“5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而不说当年岁月的荒唐。目的是什么?就是突出自己的幸运:自己有家,有亲情,有温暖,一颗心有着落的地方,而这一切,老王没有,他的一颗心是飘着的,无根的,孤苦无依。幸与不幸,只能落实到某一个方面才能作比较。  其次,《教师教学用书》上说“关注他们

6、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这个说法有没有问题呢?要关注,当然不错,可是“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对当时自保尚且不能的杨绛来说,就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了,非不为也,乃不能也,这一点,杨绛不会不明白,所以,她不会为此而愧怍。那么,杨绛为什么而愧怍呢?  让我们继续:写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写老王“扶病到我家来”,写老王“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写老王临死的前一天,拿了香油和鸡蛋上我家来,并且说,“我不是要钱”……所有这些,难道仅仅是写老王的善良?仅仅是写老王对我们一家的照顾?非也!这是

7、老王对人与人之间一份真情感的企盼啊!因为“扶病到我家”“来代他传话”,绝非善良和照顾所讲得通的。老王是个单干户,失群落伍;瞎了一只眼,还要饱受风言风语;即使死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那几尺全新的白布。老王在这人世举目无亲啊,只有从作者夫妇这里感受到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所以他要“扶病到我家”来,即使走不动了,也要“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在当时的老王眼里,我们一家就是他全部情感的寄托――老王这是把我们当亲人啊!那么作者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再看作者对待老王的语句:“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我一定要给他钱”,“5我谢了他的好香油,

8、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由此可见,作者对老王,只是一种对“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的恪守:“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个“当然”隐含着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我一定要给他钱”,一个“一定”道出了作者坚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