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995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初中数学分目标层次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分目标层次教学初探 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变学会到会到会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活动紧密配合,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目标层次教学试谈如下。 一、基本方法 数学教学内容的核心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领会,C基本应用,D综合运用,这四个层次体现了学生由低级心理活动过程向级心理活动过程发展的基本程序。 1.“识记”目的的实施方法。“识记”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定义、公理、定理、定律、公式;法则、性质等。识记目标的智力价值主要是记忆力的培养,在课
2、堂教学中,教师应先将知识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识记目标,然后让学生看书,从课本找出明确答案,或教师扼要讲述,再让学生看书印证,加深印象。 2.“领会”目标的实施方法。所谓“领会”,即教学大纲中说的“理解”、“掌握”、“熟悉”,它是指知道所学的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主要特征以及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领会”4目标主要包括对知识的解析,对定理、公式、法则的推导等。它的智力价值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由表面现象的理解,上升到内涵实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启发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进行分析、探索、推理论证。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
3、求根公式一节中,“领会”目标是使学生领会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教师先提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ax+bx+c=0(a≠0)的求根公式。这时,立即让学生推导,学生会感到困难的,因此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再让学生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学生经过解,发现最后结果就是求根公式的形式,从而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3.“基本应用”目标的实施方法。所谓“基本应用”,即教学大纲中通常说的“熟练掌握”“能够熟练地……”、“能运用”,它表现为能够把己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同于原来获得的知识的新情境中来,并能使用某一知识点或
4、技能,合理运用基本的模式和常规的方法,直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基本应用”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它的智力价值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4.“综合运用”目标的实施方法。所谓“综合运用”,即常说的“熟练运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它指的是能将数学材料分解,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应用多个知识点和多种技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综合运用”4目标,主要包括运用多个知识点和多种技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智
5、力价值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这属更高一级的认识能力层次。实施这个目标,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训练过程,教师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引、开导、点拨、暗示等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逐步达到较高的目标。 二、课堂操作 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果。 1.激发兴趣,突出目标。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惊人的数据,奇妙的算法等来吸引学生,那么定会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胜利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几
6、何的轴对称一节时教师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在一条河边有两个村庄,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使所用的水管最节省,问抽水站应建在哪里?同学们听完后马上想设计方案,但由于未学过轴对称问题,一时还未能拿出可行方案。教师因势利导说,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真学好今天这节课――“轴对称”。这样,学生要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精讲巧练,实施目标。课堂教学实行“讲”“练”结合,这是实施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所谓“讲”,即要“精讲”,就是根据大纲和课本内容,在讲课时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主次分明,详细得当。所谓“练”指的是堂上练习。它要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和把基础知识
7、转化为技能技巧的目的。堂上练习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练习的份量,注意“精练”和“巧练”,还要注意运用各种生动的形式进行练习。从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4 3.设疑思考,深化目标。在教学上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入消化,从而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师在适当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灵活性综合性的思考题,这无疑对活跃学生思维和深化教学目标都具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在学完课本给出的证明方法后,教师提出,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这时,学生马上积极进行思考,纷纷提出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