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992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让“死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死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兴趣还不高。这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学会引导,教会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理可循,有法可依,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80-
2、0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正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历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典籍,都以文言文的形式流传至今。学习文言文既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的途径,也是我们学习祖国优美典雅、丰富多彩语言的方法。初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大纲》要求学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文言文阅读也是中考、高考必考的科目。可是大多数中学生明知道学习文言文有诸多益处和必要,却不愿去多读,更别提思考其中的道理和赏析优美文句了。 1学生不愿意多读文言文的原因4 初步接触的
3、文言文过难,需要背的内容较多,生字词量大,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句式变化等语法比较烦琐,造成学生不知该从哪下手阅读。每迈出一步都要去碰碰厚厚的《古代汉语词典》,学生产生知难而退的情绪。 学生不熟悉古代文化知识,不了解历朝史事。没掌握文言文最基本的要素――虚实词的含义,这样阅读完一篇文言文的结果就只是读了一篇拗口的汉字堆叠罢了,因此只能是越读越枯燥乏味。 老师教学采用传统教学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法不当,水平有限,总抱着参考书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讲解,教学缺乏创新,学生难免乏味,学习文言文的需求和兴
4、趣被抑制。 随着社会发展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正经历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但由于文言文教学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教改大潮中的“死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值得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 2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诵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让诵读成为好的学习习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尽量逢文言必读,第一遍尤其要慢读细读,要求
5、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然后再意读、美读,注意文意、感情等。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成过程。 勤查。“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这是现代文和文言文都通用的道理。适用的词典较多,随时翻检,并且养成查阅的好习惯,查得多,积累得多,哪有不长进的道理呢? 每学过一篇文言文就应该掌握以下四个要素:(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掌握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
6、、省略句等。 归纳。既有助于培养文言阅读能力,又能在翻译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上一要点中的四个要素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而要做到在翻译文言文时轻而易举,就一定要把以上四个要素定期归纳。做归纳笔记,可以一课一归纳,也可一单元归纳一次,视个人情况而定,也可教师指导进行。归纳可能是个笨方法,却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迁移。这里说的“迁移”是指举一反三的能力,即在积累文言常识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
7、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知识要灵活运用,不能死读书,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学以致用,换了地方应知道是指同一种事物。如此,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运用相关照应的方法。所谓相关照应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注意内容上相关连的部分,在互相照应中,加深理解。 知晓历朝史事,了解古代文化。在研读古文中所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是由于不熟悉古代文化知识而造成的。因而有必要学点古代文化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4 相信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扎实的去做,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是不成问题的。另外,不要忘了古文的人文性。学古文
8、就是和古人对话,学生如只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的“尽信书”境界,那么,古文只增加了他“掉书袋”的资历。那语文教学也就成了陶知行先生说的“没有生活的死教学,语文也就成了没有生活的死语文”。所以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体会文章的情感,要“学文以明智”,能学以致用,能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书面交际工具,今天在海外的某些地区(台湾)仍保留有一定的交际功能。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仍然“活”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