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52971
大小:1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让默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默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默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默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221000) 陈秀娟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今的语文课堂已被朗朗的书声所占据。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而默读则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我们应明确,朗读与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此,语文课堂呼唤默读的落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设计默读环节,组织展开默读。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默读呢?一、由题目引领默读题目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是传达课文内容的主要信息,是课文的眼睛。教学初应引导学生默读题目,设想文章写的是什么;再由题意引领学生默
2、读全文。请看《师恩难忘》一课的教学片断。教师板书课题后,出示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同学们在文题后写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大家分享。”生1:看到题目我知道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生2:我想知道老师的哪些事情令作者难忘。学生有题意识地展开默读,在文题后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从而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本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默读安排在课堂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沉住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要使默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此外,教师不要频频提醒学生默读要求,要让学生静静地读与思,为深读课文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二、由文眼带动默读文眼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即全文主旨所在,是文章
3、中最精辟传神的话,它是解读全文的重要抓手。课文的文眼有隐性有显性之分。隐在的文眼常常要深读课文后才能水落石出,显现的文眼往往一读就可见端倪。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寻找文眼可采用默读法。默读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冷静的思考。学生找到文眼后,可由文眼带动全文的默读,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一文,教师让学生浏览课文后,用一句话来表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很快就找到了课文的文眼——“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教师用文眼指导学生默读全文,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文章的布局。这样,一边默读一边点拨,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就自然而
4、然地明白了文章的内容,学会了阅读文章的方法。三、由情感推进默读“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朗读时已触摸到文章的深度,有了一定的情感认知,这时可再让学生默读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后,能全心地投入文本中,易被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深深触动。下面以《草原》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师: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课文语言中你体会出草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尽量用一个字概括。(学生默读后很快发现了草原的特点。)生1:大,“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感受到草原的无边无际。生2:绿,从“一碧千里”“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色欲流”感
5、受到的。生3:我想说“静”。师:为什么说“静”呢?生3: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已经喜爱草原的感情基础上再深入默读课文,学生真正了解了草原,受到感染,与作者一起在如诗如画的大草原上驰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四、由批注拓展学生默读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精妙点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写批注来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默读是学生作批注的有效前提。在默读中,学生可以静静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有更多独立的思考时间。学生作批注时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顿,可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更有效的默读。请
6、看《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片段。师: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的参议员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边读边画出体现文中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在旁边。(学生很快找到了“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旁边的批注也写得深刻。)师:精读第三自然段,林肯怎么说的?这句话是对谁说的?请同学们静心默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写感受。有的学生感觉感受不够贴切又重读语句。经过读思结合反复推敲,学生所写的批注深刻感人。如,“从三个‘永远’体会到了林肯的宽容胸襟以及成为鞋匠儿子的自豪感”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默读能使学生深入思考,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感受
7、深刻处写下阅读感悟,可让默读向更深处漫朔。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给学生创设默默读书的机会,创造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这样我们阅读教学将更加有效。(责编 韦 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