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7871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高职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针对高职机械创新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结合教学现状,研究适应于生产第一线的产品改进和技术革新人才的培养方案,采用“学赛考证相融,过程目标并重”的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建构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框架,改善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机械创新设计人才能力的成长,为制造企业产业升级输送合格人才。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15-03 作者简介:徐跃增,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 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是机械工程类专
2、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计创新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源泉。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探究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的价值 首先,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职机械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机械创新设计人才的重要场所,机械创新设计人才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高职机械类毕业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基石。6 其次,由于设
3、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创造性劳动,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都是设计的产物。通过设计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反过来,物质文明的提高又大大刺激了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品竞争归根结底则是创新设计人才能力的竞争。 第三,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企业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既有直接动手操作,又有机械创新设计和技术革新能
4、力的高职层次人才将迎来空前的需求。 二、制造业升级转型时期创新设计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目前国家大量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衡量一个好的机械产品,创新点是重要的指标。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体现在机构功能与结构实现的创新点上。如何提高机械创新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外各高职院校在构建教学课程体系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重视实践、拓宽基础、强调人文等改革思路与措施融于其中。适用于高职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步骤如下。 1.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1)企业对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层次的需求; (2)
5、企业对机械产品结构的创新设计的要求;6 (3)咨询工程技术人员,对创新设计人才知识结构以及课程设置的难度和广度的要求; (4)对机械创新设计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 2.深入社会调查研究 (1)深刻领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精神,以便掌握产业发展趋向和人才宏观需求情况; (2)熟悉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和区域布局,有利于招生生源布局,稳定企业人才队伍; (3)深入市场,了解消费人群的机电产品结构、款式创新点的青睐程度; (4)到兄弟院校取经学习; (5)抽样调查学生与学生家长对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工作岗位的兴趣。 3.充分认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与本科院校的学
6、生相比,高职生源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均不够理想,上学的目的性也不够清晰,传统的培养模式,制约了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形成。 4.构建高职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框架 见图1。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线,兼顾机电产品开发设计类实用专业课,注重课程与教学环节的独立作用和相互作用。将实践性教学贯穿全部教学过程始终。 三、机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途径 1.秉承“以赛促学,以考促练,赛考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6 将课程教学、职业能力考证、学科竞赛紧密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构建创新设计人才能力培养途径的框架,见图2。形成“学赛考证相融,过程目标并重”
7、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模式,为培养满足生产一线的机械创新设计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挑战杯等大赛为契机,促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形成 使学生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使得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锻炼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满足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3.参加各类与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有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