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702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人格六守”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格六守”论 本文“人格”之“格”,乃“规范”义,其近义词有品格、操守、素质、基准等;人,国人、中国人。故“人格”即是“中国人(必备)的品格(操守)”意。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人格教育缺失严重,以至于道德失守,邪恶冲溃了道德底线,凶案频发,惨不忍睹。2013年9月13日,高三学生雷某上课玩手机,班主任孙老师没收了手机,并要求雷某叫来家长,将手机直接交给家长。第二天午前,班主任孙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雷某进入办公室,持刀袭击孙老师颈部致死。2013年8月,黑龙江省桦南县一孕妇谭某,装病骗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女供丈夫性侵猥亵,之后杀人灭口,并毁尸
2、灭迹。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有十多年前震惊教坛的徐力杀母事件。徐力因不满母亲对他“考试名次未达前十名不能踢足球或看电视”的要求,用一把木柄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这些事件虽然极端,但从一个侧面拷问着当前的教育。 一、人格是求,中西皆然 获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而被誉为“美国最牛的小学老师”的雷夫?艾思奎斯,于2013年6月14日在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上了堂公开课并现身说法。雷夫认为:“品格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正直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塑造人格才是教育的终极追求,也该是教师职业的真正含义。”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4教
3、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当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蔡先生就把“健全人格”作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健全人格”教育事关国家兴亡,并把它提高到爱国的高度:“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健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 近代首著《中国哲学史》的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气象’,昔日可称之为‘气概’‘风度’‘气度’,以现代话来说,就是‘人格’‘人格美’。”他还用“价值”来诠释“人格”:“一个人,于其在客观方面底成就之外,其一举一动、声容笑貌,亦可表现一种价值,此种表现是其人格的表
4、现。” 二、扬弃增益,人格六守 人格教育的不足迫切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诚如蔡元培先生指出的,学校的人格教育关乎国家隆盛衰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不揣拙陋,芹献自己一辈子的教育教学教研心得――“人格六守”(简作“六守”),就教于教育界同人和有识之士。 “六守”之“守”,是“操守”义,即平素所执持,指志行品德。“六守”的具体内容如下: 孝:孝敬(精神层面),孝赡(物质层面)。 仁:仁爱,大爱(爱人类、爱万物、爱自然、爱地球、爱世界)。 义:侠义助人,仗义疏财,救弱济困。 智:智慧(善动脑,善创新),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5、 信:待人以诚,行事守信。 恕:宽恕,包容,大度有容,包括对反对自己的人。4 “六守”以传统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素材,用毛泽东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思想来审视,凡精华则存之扬之,若糟粕则摈之弃之。其建构的过程包括了扬、弃、增三个方面。 (一)扬 传统“五常德”中的“仁、义、智、信”四项在现代社会尚有强劲的正能量,乃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存之扬之。 这里,专门说一下“智”。“智”即智慧。以文化论,我国固然属文明古国。然而传统尚因循守旧,而守旧终成固步自封。因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关键
6、在创新能力的竞争,故于此“守”内涵特纳“创新”“发展”以制传统“守旧”之弊。需要指出的是,考试得高分不等于有智慧。因智慧含品德成分,没有道德的智慧是邪恶的。如前文所述徐力,高一下半学期曾一跃而考得第十名,可谓名列前茅,然而竟忍心杀母。这种行为可谓“弱智”。 另外,还要强调一下“爱”。“六守”之“仁”即仁爱,大爱:爱人类、爱万物、爱自然、爱地球、爱世界。爱安天下,爱佑人类。人类社会哪里没有爱,哪里就会出现欺诈、斗殴乃至杀戮。 (二)弃 传统“五常德”中的“礼”,若单从字面上理解,可理解为礼貌、尊重人,尚不乏正能量,但在传统中其更本质的是
7、以“礼”论贵贱,侵害平等,是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其封建统治的封建伦理,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乃是封建文化糟粕,当摈弃之。4 (三)增 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发展。仅扬传统“五常德”中的“仁、义、智、信”尚有基本素质的阙失,故增补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和“恕”。 首增“孝”。我国传统因循守旧,但从继承发展的观点看,是否逢旧必弃呢?否,若是含正能量和精华之“旧”,还得坚“守”而勿弃。如传统的“二十四孝”是传统“孝”的美好注释,乃人子的美德。汉代举“孝廉”入仕,这是对“孝”的高度肯定和重视。“孝”是人性之根本。“百善孝为先”,故笔者将“孝”
8、列“六守”之首。 次增“恕”。恕道是家庭、单位、社会和谐团结的宝器。一个善于宽恕、包容的人,心旷人和,于己于人,好处多多。 行文至此,应该明确,教学生做人、做一个怎么样的人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