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436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论义务教育之现状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义务教育之现状与发展 【摘要】目前广泛存在于中小学的择校现象使教育资源出现了两级分化,分配不公、不均趋势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现状,探讨了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均衡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均衡教育 一、义务教育之现状与问题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城乡差距扩大。特别是子女基础教育已是家庭关注的头等大事,经济差异导致家庭教育投入不同、择校成本增加,使得中小学校软硬件差距不断拉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不均
2、趋势已成为当前义务教育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重点探讨: (一)重点校 由于重点校有最好的软硬件设施、教育资源、师资等,在重点校的学生无疑比普通校更有竞争力,使得家长们替孩子择校愿望更强烈。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然而很多重点校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示范学校”“改制学校”等,其内涵实质均无变化,教育不公不均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补习班 《义务教育法》若干规定明确指出“4各地要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
3、招生的依据”,但很多重点校为获得好生源,公然到各种辅导班选拔招生,甚至提前对学生单独测试、或根据学生所获竞赛级别来确定。因而很多孩子不补习就没机会去重点校,补习成了他们能上重点校的独木桥。 (三)资源差距 重点校与普通校的资源差距,特别是师资差距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顽疾”。硬件上重点校的校舍宽敞明亮、整齐洁净,而普通校都地方狭小、房屋破旧;软件上差距就更大,在重点校的橱窗里,常看到各种课外活动的精彩照片,而普通校则完全没有这些展示。然而普通校即使进行硬件投入等改善,由于师资使得招生上的劣势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有人说,因为学校好所以能招来好老师,也有人说,因为有好
4、老师学校才成为好学校。 二、公平、均衡教育的必要性及建议 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就是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公平权利,保证不同家庭的孩子能有相同的人生起点,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不同群体间的融合以及协调发展。我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取消重点校 择校已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痼疾”4。从2006年9月1日开始,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地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调整战略思路,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应侧重于普通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5、,对于发现违背教育公平均衡的行为要及时查处、纠正和制止。坚决取消重点校,彻底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二)取缔补习班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强调各学校、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办补习班,实际上越强调补课现象却越严重,还有学校、教师个人以此作为创收的一种手段。要真正取缔补习班这个义务教育的“肿瘤”,不仅应从文字上严肃处置开办补习班的学校、教师,更应从法律法规上不妨将通过补习班获得的收入归类于非法收入、适用于受贿罪或勒索罪条文。 (三)缩小学校之间差距 学校间最主要的差距还是师资的差距。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师资流动站,并实施重奖重罚等
6、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应定期换岗交流,实行师资双向流动。同一地区不同校间的教师相互交流,在完成一个交换期后,要对教师进行包括来自学校、家长、学生等全面的测评,并以学生的意见为主,这样就避免了一些教师不负责、敷衍行事等问题发生。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师提供、创造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教师综合素质,为不同学校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平台。 总之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差异也是存在的,不同群体之间接受教育机会的差距更是客
7、观存在的。追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可能走全国“齐步走”平均发展的路子,而是在尊重区域差别和区域特点的前提下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4的道路。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提高的原则,在积极发展中促进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要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是把高水平的区域、学校拉下来,而是尽快用各种方法把低水平的区域、学校扶上去,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迅速扩张和发展,从而实现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义务教育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向各自的高层次均衡发展,最终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实现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
8、义务教育法.第十届全国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