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0339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巴山蜀水,浸润别样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巴山蜀水,浸润别样人生 作为中国古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苏轼给后人留下了颇多宝贵的人文财富。这发端于他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从21岁中进士的一鸣惊人,到64岁病逝常州的万民扼腕,苏轼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始终体现出一种鲜活旺盛的创造力。这种异于常人的精神境界,形成了他在文学上前所未有的新转变,即豪放。这种豪放,既深得唐人开放胸襟之妙,亦开启了一种影响后世文人风骨的新模式。苏轼,就像是北宋时期的一本厚重的文化百科全书,引导着仰慕其风骨的后代文人时常翻阅,从他的生前经历中找寻那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知识活用是独特气质的生动体现 苏轼二十岁时,到京师去科考
2、。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戏弄他。苏轼应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齐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份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苏轼却不慌不忙
3、地吟道:“秦始皇吞并六国!”6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顿时呆若木鸡。 【妙手点拨】积累知识是为了提升素养,重塑气质,而不是为了在人前卖弄甚至相互侮辱。唯有不断获取新知,有的放矢地运用自如,才能显示出自身真正的文化涵养,从而收获更多人的肯定与尊重。 【素材延伸】知识素养气质尊重 虚怀若谷才能脚踏实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伦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
4、所以只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的来源)!”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此后苏轼多次遭外放,但始终保持清廉爱民的作风,不断做出诸如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改造西湖等这样令百姓拍手称赞的政绩。 【妙手点拨】严谨认真、不徇私情是一个正人君子的高尚情操,而不囿于名利成败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有时候,一个人成就的高低程度,往往取决于他为人处世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细节。 【素材延伸】不徇私情
5、虚怀若谷脚踏实地名利 尊重对手方显高风亮节6 作为文人,难免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被逮捕,送到汴京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多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诏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
6、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妙手点拨】身处纷繁复杂的人世间,需要经常与不同的人交往。也许能成为朋友,也许会成为对手,但人总是有两面性的。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更不忘肯定他人的长处,人际环境才会有和谐的可能。 【素材延伸】尊重包容高风亮节大公无私 无愧于心,取决于是否清白无暇 苏轼自“乌台诗案”受诬入狱后,在朝担任要职的政敌更加加紧搜集其所谓的谋反罪名,屡屡严刑拷问,但苏轼始终面不改色,坦然以对。神宗皇
7、帝为了试探真相,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与之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苏轼,而苏轼却吃得津津有味,还笑言:“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便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应之。第二天一大早小太监离开牢狱,双手抱拳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6不久,经过上至太皇太后、下至官员百姓(包括被贬江宁的政敌王安石)的一再求请,关押百余日的苏轼被释放出狱。 【妙手点拨】每个人做事的心理总是千差万别的,有怎样的心理就能展现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来。行事正则万事兴,反之则惶惶不可终日。因此,只有光明磊落、
8、坦然处之,才能无愧于心。 【素材延伸】清白坦然正气无愧于心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