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

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

ID:31266088

大小:339.2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_第1页
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_第2页
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_第3页
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_第4页
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玺印字词零释(八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璽印字詞零釋(八篇)田煒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後一、釋“”《珍秦齋藏印(戰國篇)》(下文簡稱《珍秦》)第47號著錄了下揭古璽:①左字原釋文作“”。戰國文字“樂”字作(《古璽彙編》1375)、(《郭店·老子甲》簡4)等形,與印文左字所从之有明顯不同,故釋“”非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下揭一方單字璽,著錄于《古璽彙編》(下文簡稱《璽彙》)第5375號。其中字,湯餘惠先生認為“即(衛鼎乙字所从)、(樂子<嚷>豧簠字所从)之省,字下人旁②又增土變為”。近出楚簡“”字作《郭店·成之聞之》簡34

2、),“”字作(包山簡189),證明了湯說至確。與同形,也應該是“”字所从。該字左部的,整理者認為是“阜”,但旁三橫方向不一,寫法與“阜”旁有明顯不同,而且若釋為“阜”,則“阜”旁正書,與整體印文反書的情況也不相稱,故釋“阜”可疑。“”字西周金文作(散氏盤),戰國文字沿襲西周金文作(《郭店·語叢四》簡23)、(《璽彙》0309)、(《三晉貨幣》100)等形,多从攴。字所从之,無論從形體還是筆勢上看,都和反書的“攴”旁吻合,只是上部少了一橫,很可能就是“攴”旁之殘。所以,字當釋為1“”。上舉《璽彙》5

3、375號璽中的,實際上就是字之省。二、釋“智”《珍秦》第101號著錄了下揭古璽:③末字原釋文不識。我們認為應該釋為“(智)”。“智”,楚系簡帛文字或作(《郭店·語叢二》簡85),其中“矢”旁或訛變為“大”、“夫”等形近偏旁作(《郭店·老子甲》簡27)、(《郭店·語叢一》簡63)等形。字與之相比,有兩處不同,一是偏旁的位置有所變易。眾所周知,古文字偏旁位置不固定,每可變換。在戰國文字中,“智”字除了上述幾種形體以外,還可以寫④作(《璽彙》2982)、(《璽彙》3497)等形,偏旁部位均有所不同。二是

4、“矢”旁訛變成“立”旁。《珍秦》第39號著錄了右揭古璽,⑤其中“智”字正从立,亦釋為“智”之明證。在目前所見的古文字材料中,从立之“智”僅此兩例,可見這兩方古璽的珍貴。“亡智”是上古常見的人名,《璽彙》2300、2982有“獲亡智”、“閻亡智”,廿七年大梁司寇鼎又有“肖亡智”等等,均可參看。三、釋“褱”《珍秦》第113號著錄了下揭古璽:⑥左字原釋文不識。“褱”字西周金文作(牆盤),戰國文字或在“眔”旁豎筆中間加一短橫為飾作(《上博(五)·三德》簡4)。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字應該釋為“褱”,只是“

5、眔”旁所从的“目”訛變成了“甶”。在戰國2文字中,“目”、“甶”二旁訛混的例子並不少見,如“畏”字本从甶,或訛為从目作(《郭店·成之聞之》簡5),“蜀”字本从目,或訛為从甶作(《璽彙》3346“鐲”字所从)等等,皆其例。四、釋“即”《璽彙》第5317、5318號重新著錄了下揭兩方反文單字璽:釋文作“”。戰國文字“欠”旁作、、、、、、、、等形,與該字左旁不類,故知釋“”非是。根據戰國文字“卩”旁作、等形,印文所从之顯然應該是“卩”之反文。印文从食从卩,可以隸定為“”。古文字中从皀、从食互作的例子並不

6、少見,朱德熙先生曾指出楚系的“廄”字或从食,⑦並舉了卲王簋和曾侯乙墓竹簡中的“廄”字為例。此外,古文字中从皀从食互作的情況還可以找到以下一些例子:“鄉”字或可从皀作,亦可从食作;“既”字从皀作,又可从食作;“飤”字从食作,亦可从皀作。《說文·皀部》:“皀,穀之馨香也。象嘉穀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扱之。或說皀,一粒也。”《食部》云:“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古文字材料證明《說文》對“皀”、“食”二字形體的分析並不準確,其實“皀”是一種無蓋食器的象形,而“食”則是一種有蓋食器的象形,二者形義俱

7、近,所以在充當形義符時往⑧往可以換用。據此,我們認為“”應該就是“即”字的異體。五、釋“事”《吉林出土古代官印》第205號著錄了下揭古璽:⑨⑩左字原釋文作“皂”,非是。《戰國文字編》將其收入附錄。戰國古璽“事”字作(《璽彙》4158)、(《璽彙》1195)等形,故知亦當釋為“事”。戰3國文字“又”字或作、等形,在合體字中居於下部時,為節省空間,或寫作、,楚簡“事”字或作(《郭店·老子甲》簡8)、“”字或作(《郭店·性自命出》簡1)等等,皆其例。六、釋“賈帀”《璽彙》第3600號重新著錄了下揭古璽:

8、右部二字舊不識,《古璽文編》以為一字入附錄;施謝捷先生釋為“木”;何琳儀先生釋為“賈□”,又將釋為“賈”字的一類字形收入“賙”字下,並謂:“或釋賈。”實際上,根據戰國文字“賈”字作(侯馬盟書)、(包山簡190)、(《璽彙》2991)等形,確為“賈”字無疑。“賈”下一字寫作,當釋為“帀”。“賈帀”,職官名,就是《周禮》所載的“賈師”。《周禮·地官·司市》:“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賈,上旌於思次以令市,市師涖焉,而聽大治大訟;胥師、賈師涖於介次,而聽小治小訟。”《賈師》:“賈師各掌其次之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