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学与问》教案

《23学与问》教案

ID:31262210

大小:55.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23学与问》教案_第1页
《23学与问》教案_第2页
《23学与问》教案_第3页
《23学与问》教案_第4页
《23学与问》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3学与问》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3《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海口市第二十小学叶春霞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通过阅读木文,知道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学问指的是什么?(知识、学识、文化……)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有什么不同呢?(学习与提问)3、这就是

2、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岀结论。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3课去寻找答案。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检查生字词。3、提问: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岀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师: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在课文第5自然段找一找

3、。出示厶“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师:“相辅相成”指什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师:这两句话一句在文章开头,起的作用是一一总领全文,一句在文章结尾,起的作用是一一总结全文。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一一首尾呼应。4、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一一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好”指什么?(喜欢、喜爱)。齐读词语两遍。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课文第一、第五自然段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4自然段。(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

4、: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讲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口尼。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读一读。过渡语:同学们,读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自由朗读,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好问)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好问的?出示句子: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5、?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1)齐读。师:他就问这些问题吗?从哪里可以看岀?(省略号)(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师:哥白尼小时候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的开始。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懈探求:不放松,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师:正因为哥口尼从小好问,这习惯影响了他终生,我们再读课文感受感受。4、齐读。5、从哥白尼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好问或学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6、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

6、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1)齐读。(2)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问”比作“金钥匙、铺路石”,可见“好问”的重要性。)(3)自由读。7、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宋濂拜师;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等)8、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练习。1、出示练习。(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2)“人间四月芳菲

7、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中的“芳菲”在这里指(),“尽”指()o整句诗的意思是()。(3)()时期的沈括是个(),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吋,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冋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o2、指名回答。3、齐读。4、沈括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齐读。(板书:观察思考)5、拓展说话:读了沈括小时候的故事,你想对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