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

ID:31260663

大小:7.79 MB

页数:965页

时间:2019-01-07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_第1页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_第2页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_第3页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_第4页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世說新語箋疏余嘉錫撰世說新語箋疏余嘉錫撰周祖謨余淑宜整理中華書局世說新語箋疏前⾔周祖謨世說新語雖是古代的⼀部⼩說,但⼀直爲研究漢末魏晉間的歷史、語⾔和⽂學的⼈所重視。作者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史稱「愛好⽂義,⽂辭雖不多,⾜爲宗室之表」。此書採集前代遺⽂軼事,錯綜⽐類,分德⾏、⾔語等三⼗六⾨,所涉及到的重要⼈物不下五、六百⼈,上⾃帝王卿相,下⾄⼠庶僧徒,都有所記載。徙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當時⼈物的⾵貌、思想、⾔⾏和社含的⾵俗、習尚,這確實是很好的歷史資料。⾄於⽂辭之美,簡樸雋永,尤爲⼈所稱道。其書⼜得梁劉孝標爲之注,於⼈物事跡

2、,記述更加詳備。孝標博綜羣書,隨⽂施注,所引經史雜書四百餘種,詩賦雜⽂七⼗餘種,可謂弘富;⽽且所引的書籍後代⼤都亡佚無存,所以清代的輯佚家莫不視爲鴻寶。在劉孝標注以前,舊有敬胤注,⾒⽇本影印的宋本世說汪藻所撰的敘錄考異。汪藻在考異中所錄敬胤書共五⼗⼀條,其中⼗三條無注。案敬胤事跡無考,據「王丞相云刁⽞亮之察察」⼀條注⽂,知與卞彬同時,當爲南⿑⼈。敬胤注與梁劉孝標注全不相同,雖採錄綠史書較詳,⽽缺乏翦裁,除雜引史書外,閒或對臨川原作有所駁正。今本世說尤悔篇「劉琨善能招延」⼀條的注⽂中尚有敬胤注按語,不曾被宋⼈刪去,惟⽂句

3、⼩有裁截。敬胤原書早已亡佚,⽽劉孝標注獨傳⾄今,這或與劉孝標書晚出,且引據該洽,注釋詳密,翦裁得當有關。孝標的名聲⼜⾼於敬胤,⾃不待⾔。今孝標注幾經傳寫,宋刻本已與唐寫本不盡相同,疑其中也不免有敬胤按語夾雜在內。惟孝標所注,雖說精密,仍有疏漏紕繆,直⾄近代始有1前⾔⼈鈎深索隱,爲之補正。本書名爲箋疏,是外舅余嘉錫(季豫)先⽣所著。作者位史學名家,以精於考證古代⽂獻著稱,歷任北京各⼤學教授,講授⽬錄學、經學通論、駢體⽂等課程。平⽣以著述爲事,博覽羣書,對⼦史雜著尤爲嫺熟,著有四庫提要辨證、⽬錄學發微、余嘉錫論學雜著等書。

4、本書經始於⼀九三七年,曾分⽤五⾊筆以唐、宋類書和唐寫本世說殘卷校勘今本,⼀九三⼋年五⽉⼜⽤⽇本影印宋本與明、清刻本對校。於時國難⽇深,民族存亡,危如纍卵,令⼈憤悶難平。七⽉七⽇盧溝橋事變作,北平淪陷,作者不得南旋,書後有題記稱:「讀之⼀過,深有感於永嘉之事,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他⽇重讀,回思在莒,不知其欣戚爲何如也。」⾃此以後,作者⼀⾯筆綠李慈銘的批校、程炎震的箋證、李詳(審⾔)的箋釋(載⼀九三九年制⾔雜志第五⼗⼆期)以及近⼈談到的有關世說的解釋;⼀⾯泛覽史傳羣書,隨⽂疏解,詳加考校,分別⽤朱墨等⾊筆書寫在三部刻本

5、中。每條疏記,動輒⾧達⼆、三百字,楷法精細不苟。字⼤者如⾖,⼩者如粟,甚且錯落於刻本字裏⾏間,稠密無間。⽤⼼之專,殆⾮常⼈所能及。平時夙興夜寐,直⾄逝世前⼆年,即⼀九五三年,⼗餘年間,幾乎有⼀半時⽇⽤在這部箋疏上了。惟平⽣寫作,向無⽚楮箋記,臨紙檢書,全憑記憶,隨筆⽽下。⾃謂:「⼀⽣所著甚多,于此最爲勞瘁。」可惜晚年右臂⿇痹,精⼒就衰,未能親⾃膳錄,編次成書。因⽽書中也有徵引別家之說,⽽沒有能加案語的。今承乏整理,前後披尋,屢經抄錄,才轉成清本。箋疏內容極爲廣泛,但重點不在訓解⽂字,⽽主要注重考案史實。對世說原作和梁劉

6、孝注所說的⼈物事跡,⼀⼀尋檢史籍,考核異同;對原書不備的,略爲增補,以廣異聞;對事乖情理的,則有所評論,以明是⾮。同峙,對晉書也多有駁正。這種作法跟劉孝標注和裴松之三國志注的作法如出⼀轍。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說:「按三國雖歷年不遠,⽽事關漢、晉,⾸尾所涉,出⼈百載,注記紛錯,每多⾇互。其壽(陳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或同說⼀事,⽽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並皆抄內,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不附理,則隨違矯正,2世說新語箋疏以懲其妄。」這些話也恰恰可以說明本書作者意旨之所向。古⼈說「君⼦多識前

7、⾔往⾏以畜其德」,研究前代歷史,⾃當明鑒戒,勵節概。作者注此書時,正當國家多難,剝久未復之際,既「有感於永嘉之事」,則於魏、晉⾵習之澆薄,賞譽之不當,不能不有所議論,⽤意在於砥礪⼠節,明辨是⾮,這⼜與史評相類。這部書的原稿既然分寫在三部書中,要條分縷析,整理成書是極爲困難的。⾸先要綜合各本,移錄成編,然後依照原書每條正⽂和注⽂的先後序列箋疏,使與原⽂相對應。因此校移錄費時。幸得友⼈相助,始錄成清稿⼆⼗六冊。於五⼗年代中曾遠寄滬濱,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請徐震堮先⽣覆檢所抄有無錯誤,以便定稿付印。然稽留三載,未能檢校,但別

8、紙加⼰案若⼲條於箋疏之後,⽽與原來邀請覆查之旨不符。因索回與妻余淑宜和⾧⼦⼠琦就清稿檢核,並加標點。淑宜著⼒最多,理當同署。對於徐⽒案語,⼀律不⽤,以免掠美之嫌。本書⾃開始整理迄今,中間⼀再拖延,屢承海內外學者垂問,現在總算有了定稿,可以跟讀者⾒⾯了。箋疏既然是遺著,未便妄加刪節。標點容有疏失,希望讀者指正。⼜本書付印時,承中華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