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59369
大小:53.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教案杜甫诗三首1.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能通过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2•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3•掌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情的理解。2.了解诗人生平和各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积极参与讨论交流。3•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中关键词句,设想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品味诗歌的意境。1•体会诗歌中
2、的思想感情。2•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体会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体会杜甫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能体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1・《秋兴八首(其一)》这组诗歌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
3、甫流寓夔州时所作,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物抒怀”之意。诗人用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来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诗中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更为深厚。全诗境界壮阔,感情强烈。2.《咏怀古迹(其三)》这组诗歌共五首,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诗中,诗人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而昭君之怨,一方面是“恨帝始不见遇”;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而这正是千百年中积累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和乡土的最深厚的共
4、同感情。因而,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3.《登高》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是诗人为排遣内心的郁闷而登高所作的。前四句写秋景,烘托其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风格沉郁悲壮,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其为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再
5、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杜诗的风格,基本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著有《杜少陵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的作品。诗人一生潦倒,晚年更是穷愁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寂寞。1.《秋兴八首(其一)》寓居四川的近十年,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他日夜都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时,他已55岁,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念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和国
6、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组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