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53560
大小:60.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7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探析[摘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重要因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自觉树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地方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就业竞争力;区域发展需要;社会服务能力[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6?
2、0049?0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处远离省会城市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共生共荣的关系,首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从而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财政投入水平。其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状况。因此,自觉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和办学的目标追求,将大大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安康学院为例,就此类院校如何以社会服务为平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谈谈看法。一、科学定位,为实现毕业
3、生的充分就业作好顶层设计地方本科院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应遵循服务地方的原则,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1]。科学确定办学定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奠基工程。安康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安康师范专科学校、安康农校、安康教育学院基础上整合成立的地方本科院校。升本之初,学校决策层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在继承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凝聚发展梦想才能汇集合力,只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彰显地方高校的办学功能,才能赢得发展空间,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把精心做好总体顶层设计作为推
4、动科学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理清了办学思路,确立了"立足秦巴,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以科研平台条件建设为基础,围绕制约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提高了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实现了“人才培养一社会服务一学生就业一办学水平”的良性发展,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就业质
5、量逐步提高,为建设有特色、高品质应用性本科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地方本科院校要依据地方的经济特征和人文特征来创办专业。学科专业发展要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地方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凝练培植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又能够在区域同类高校中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专业[2];要探索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协调的互动机制和合作机制。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服务地方[收稿日期]2013-08-06;[修回日期]2013-10-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6、13XJA880004)[作者简介]谢安国(1963-),男,陕西汉阴人,安康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专业设置与布局的主要依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巩固教师教育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并重点建设了安康市主导产业紧密联系的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中药制药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以及涉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园林等一批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相关专业。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30个,其中以应用型为主的非师范专业达到17个,占57%,综合性、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
7、体系基本形成。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特色与优势逐步彰显,学生所学与地方所需对接,畅通了就业渠道,为地方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实现了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三、面向地方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要紧紧融入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为有效解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科技进步、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就业针对性差等问题,学校及时修订和完善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首先,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推进教学规范化建设,构建教学环节质
8、量标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等机制在内的质量监控保障制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