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

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

ID:31244318

大小:550.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1-07

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_第1页
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_第2页
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_第3页
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_第4页
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重点学科申报书单位名称名称(盖章):西北师范大学代码:10736学科名称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代码:0830申报重点学科类别R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学科负责人信息姓名:陈怡平职称及职务:研究员/副校长办公电话:09317971565手机号码:13669346358甘肃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2018年8月填表说明一、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以及学科方向名称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下载地址:http://www.moe.gov.

2、cn/s78/A22/xwb_left/moe_833/201804/t20180419_333655.html),以及《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978-7-04-038057-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2013年9月第1版)填写。二、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人员,兼职人员不计在内。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指本学科人员署名本单位获得的成果,凡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在研科研项目、成

3、果及奖项,不得在不同学科中重复填报。三、本表填写中的纵向科研经费以立项通知书下达经费为准,横向科研经费以实际获得并进入本单位财务帐目的经费为准。四、本表的统计范围应确属本学科,内容必须属实。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为2016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五、本表填写中凡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均须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六、本表复制(复印)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A4规格,装订要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一、学科简介与学科方向1.学科简介。简要介绍拟申报学科的发展简

4、况,重点介绍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社会需求、申请的必要性、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有关内容(限500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13年获批甘肃省重点培育学科,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环境工程本科专业。(1)优势与特色本学科在环境监测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校院和校企(地)合作模式与理念等方面具有优势,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表明,与同授权类型高校相比“毕业生质量”指标相对较强,得分分段统计位于第56位,甘肃省排名第一,此数据证实了

5、本学科以培养人才为主的优势与特色。(2)社会需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推进,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与此同时,国务院组建新的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监管与环境治理得以进一步加强。因此,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3)申请的必要性甘肃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为西北师范大学拓宽学科领域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北师范大学自身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在高等学校发展中

6、具有重要地位,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科研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理应成为学校发展的基本方针。(4)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本学科已与多家环保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合作,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力的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思想德育表现作为是否达到申请学位基本要求的考察指标之一。332.学科方向与特色(学科方向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的“学科范围”所列内容填写)学科方向名称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每个方向限200字)环境地球化学以地球化学

7、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从地球环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出发,针对区域(特别是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特点和全球环境变化问题,重点关注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质量变化和人体健康,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及有害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揭示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群健康的耦合关系。生态恢复和生态工程以国家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建设为目标,以西部地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理论和技术需求为导向,在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和重大生

8、态工程建设区建立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点,重点关注寒旱区湿地环境演变和物质、能量循环,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寒草地植物环境适应性机制,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及其界面耦合机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等方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理论体系,产出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技术模式。自然资源调查与环境保护以寒旱区自然资源(山、水、林、田、湖、草)开发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西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人—水—地相互作用关系和流域综合管理等重要问题为抓手,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