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745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讲究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传统教学,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活跃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例举了几种语文课堂可进行的创新教学尝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只“传道、授业、解惑”,是注射器;学生全盘接收,是收容器。教师教每篇课文通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
2、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将新课标的指示精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语文课堂可以进行以下几点创新教学尝试。 一、开展辩论式教学 《语文新课程表准》中指出,自主学习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志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开展辩论教学,能打破以往传统的“注入式”4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3、。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由于辩论双方意见分歧,要求学生思维呈散发式型促使学生去积极查阅资料,寻找观点,灵活组织语言,培养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如教学《羚羊木雕》时,学生对“我”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与“我”的父母要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的做法认识不一,到底谁对谁错。有人认为这礼物过于贵重,不应该送给同学中的好朋友。有人态度则截然相反,认为不论礼物多么贵重,父母都不应该叫孩子不守信用,去要回已经送给朋友的礼物。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我没有直接表明我的态度,而是将双方组织起来,各方组织收集材料,展开辩论,
4、让学生各自陈说理由,学生在辩中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课堂气氛紧张而激烈,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辩论激发了学生课内外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因辩论教学一改单项式交流而成双向式、多项式交流,教学情境势必倍加和谐亲切,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般来说,把带有分析、总结性的话题放在总结课文上进行,以辩论形势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比较合适。 二、开展表演式教学4 表演式教学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它具有人物、情境等,是一项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行为。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它能打破
5、学生平淡而狭隘的现实世界的藩篱,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再加上他们的可塑性强,性格外向,喜欢模仿,爱说好学,表演能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兴趣。语文课文(包括文言文)很多都适合表演式教学,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即兴表演和课本剧表演。 1.即兴表演指在一定课堂情势下采取的方法,无需事先准备。比较适用于字词动作的教学。如《最后一课》中最后一段,韩麦尔先生“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可让学生当堂表演这些动作,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此(下转32页)(上接30页)法适用于情节性较
6、强的课文,如神话、寓言小说。表演前要进行课本改编,道具设置。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这种表演可放在课后进行。如用心设计,说明文、文言文也可使用表演式教学。如《说“屏”》,就可设计三个问题:(1)什么是屏,它什么作用?(2)屏可分几类?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放置屏有什么要求?(3)作为一个屏风店的老板,你应怎样才能让自己财源滚滚?让学生扮成屏风店老板和顾客表演完成上面三个问题。又如《三峡》,可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三峡的景色。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表演教学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法,在使用时,要依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
7、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力求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教学 “今天我来当老师”4这样的教学课堂,既可以避免教师讲课时学生听了枯燥无味,又可以让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有自己的心得、理解和看法。 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放手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自己当老师,去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我先教给学生阅读品味语言的方法、技巧,又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再让学生在讲台上把自己对文章句子的理解讲述给大家听。或者让学生课堂上提出质疑,用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